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本课程内容包括总论、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变量分布特征的描述、抽样估计、相关回归分析、时间数列分析和统计指数分析。课程共有20个教学微视频,涵盖统计学主要知识点,总时长达240分钟。课程拥有在线试题库,数目达2100多题,每一道题都有完整的分析过程。本课程还为学习者提供了教学PTT、章节测验、作业、讨论答疑等学习环节。总之,本课程内容完整,资源丰富,实用性强,选择本课程一定会对你的学习带来极大帮助!
一、本课程48学时(理论学时45,实验学时3),3学分,开课一学期
二、开课时间:2024年9月16日至2025年1月19日。
三、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四、教学计划如下:
(1) 总论 (6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含义,了解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6学时)
掌握几种基本的统计调查方式和数据搜集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掌握调查方案的内容和设计方法;了解数据审核的内容和基本方法;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统计分组,频数和频率,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了解常用统计图和统计表。
(3) 变量分布特征的描述 (6学时)
掌握众数、中位数、均值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掌握异众比率、极差、方差、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4) 抽样估计 (6学时)
了解抽样推断的意义及几个基本概念;理解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理解和掌握简单随机抽样下总体均值和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方法以及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
(5) 相关与回归分析 (6学时)
理解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概念、种类;掌握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判断;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确定;理解回归估计标准差的概念及作用。
(6) 时间数列分析 (6学时)
理解时间数列的概念、种类及编制原则;掌握时间数列的各种水平分析指标及速度分析指标的计算,特别是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和运用;掌握长期趋势的测定和分析方法。
(7) 统计指数(6学时)
理解统计指数的含义和种类;理解和掌握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包括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和应用);掌握现象总量变动和总平均数变动的指数因素分析方法的应用。
五、授课方式介绍
基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课前发布学习任务,线上观看微课,参与讨论;线下重点难点释疑,拓展问题讨论。
六、成绩评价:
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评价方式: 总成绩=线上成绩*50%+线下期末成绩*50%
线上成绩考核:
视频 15%、作业 30%、测验 30%、在线考试 15%、讨论 7%、笔记3%
线下期末考试:统一闭卷考试
配套教材:
《统计学》,卢俊峰、龚小庆 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20.
参考书目:
1、袁卫等,《统计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韦博成,《漫画信息时代的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
3、C.R.劳,《统计与真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