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电子测量技术
电气与电子测量技术
2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1
开课时间2025/03/15 - 2025/07/15
课程周期18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在今天的智能电网中,无论在发电厂、变电站、配电站或用户端,都离不开数字化、智能化的电气测量技术。这是因为快速准确的测量是电气控制和继电保护的基础,它们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所以,一直以来,本课程都是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该校的传统优质课程和上海市精品课程。加入本课程的学习,收获可能超乎您的想象!

     1. 用国际通行的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

     2. 用计量专业术语描述测量仪器

     3. 共模六边形为什么会限制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

     4. 新能源并网发电是如何持续跟踪电网电压的频率和相位的

     5. 全面透析电磁式互感器的稳态特性和暂态特性

     6. 定量计算抖动和输入信号频率对ADC实际有效转换位数的影响

     7. 电能计量AFE芯片的结构和原理

     8. 功率脉冲电压是如何对附近的电路形成共模性质的电流干扰

     9. 功率脉冲电流又是如何在附近的回路中感应出差模性质的感应电动势

    10. 采用当前业界最高等级的电能计量芯片设计了数字化电气测量实验平台,并基于该平台开设了多个电能计量和电能质量分析实验

     这些内容极具特色,有些“独家”授课内容是首次在公共平台上发布。本课程在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考核要求上力求体现出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大学MOOC期待您的加入!

课程大纲
测量及测量系统
1.1 课程导论——测量的内涵
1.2 测量系统的构成及其特性
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
2.1 误差理论基础
2.2 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2.3 测量不确定度及其评定方法
2.4 测量不确定度的扩展与合成
常用传感器
3.1 传感器概述
3.2 金属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3.3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
3.4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3.5 霍尔传感器
3.6 压电传感器
3.7 光电传感器
3.8 电容式传感器
3.9 电感式传感器
3.10 测量电桥
调理电路与集成运放进阶课程
4.1 集成运放进阶1——集成运放的结构特点
4.2 集成运放进阶2——高性能集成运算放大器
4.3 集成运放进阶3——集成仪表运算放大器AD620系列
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
5.1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5.2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
5.3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数字化电气测量技术
6.1 模数转换器基础
6.2 模数转换器进阶
6.3 高性能数字化电能计量芯片ADE9000系列
6.4 数字化电气测量系统的计算举例
第七章 虚拟仪器
7.1 虚拟仪器简介
电气测量中的抗干扰技术
8.1 分布电容耦合的干扰及其对策
8.2 空间互感耦合的干扰及其对策
8.3 共模干扰的形成及其对策
基于ADE9000的数字化电气测量实验
实验第1讲 数字化电气测量实验预备知识
实验第2讲 实验1-利用Labview测量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
实验第3讲 实验2-非线性负载的电流测量和分析
实验第4讲 实验3-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的谐波分析
实验第5讲 实验4-三相不平衡度的测量
实验第6讲 实验5-绝缘电阻的测量
实验第7讲 实验6-介质损耗因数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