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任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发展简史。理解内力、应力、应变、变形、位移等基本概念。掌握变形固体的4个基本假设、截面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应力、应变等基本概念。
难点:内力、应力、应变等基本概念。 -
●1.1课程简介
本节将介绍材料力学的课程定位、课程设置情况、教学团队以及平台资源情况。以方便同学们更好的使用在线资源。
-
●1.2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本节学习内容:
1、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
2、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3、了解工程构件的基本类型;
4、掌握杆件的定义及几何特征。 -
●1.3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本节学习内容:
1、理解关于材料性质和变形的四个基本假定;
2、掌握四个假定在材料力学分析中所起的作用。 -
●1.4外力、内力与应力
学习内容:
1、理解外力的分类方式;
2、掌握内力应力的概念;
3、掌握截面法求解内力的基本步骤。 -
●1.5位移与形变
学习内容:
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1.6本单元内容小结
学习内容:
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第二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1、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轴向拉伸、压缩和剪切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应力集中概念;材料的极限应力、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的概念,蠕变和松弛的概念;材料拉(压)时的机械性能。掌握轴向拉伸、压缩的轴力计算和轴力图的画法,横截面和斜面上的应力,纵向、横向的变形与计算;强度条件的应用;超静定问题的计算。
2、重点难点
重点: 轴向拉(压)强度计算和变形计算。
难点: 超静定问题的计算。 -
●2.1工程中的轴向拉压问题
学习内容:
1、了解工程中的轴向拉压杆件;
2、掌握轴向拉压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
●2.2轴向拉(压)的内力
学习内容:
1、掌握轴力的符号规定和计算规律;
2、熟练绘制轴力图。 -
●2.3轴向拉(压)的应力
学习内容:
1、理解轴向拉压应力的分析方法;
2、掌握轴向拉压横截面的应力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3、掌握轴向拉压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方法及不同面上应力分布特点。 -
●2.4材料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学习内容:
1、掌握低碳钢和铸铁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2、掌握塑性材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能够从曲线上提取力学参数。 -
●2.5圣维南原理与应力集中
学习内容:
1、了解圣维南原理的基本内容;
2、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 -
●2.6轴向拉(压)的强度计算
学习内容:
1、掌握轴向拉压的强度计算的三方面;
2、熟练掌握轴向拉压的强度计算方法。 -
●2.7轴向拉(压)的变形计算
学习内容:
1、理解轴向拉压变形包含哪些量;
2、掌握轴向拉压变形的计算方法;
3、掌握节点位移的计算方法。 -
●2.8轴向拉(压)超静定问题
学习内容:
1、掌握拉压超静定的基本概念;
2、掌握拉压超静定的解题方法。 -
●2.9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学习内容:
1、理解温度应力的基本概念及产生原因;
2、理解装配应力的基本概念及产生原因;
3、会求解包含温度应力或装配应力的超静定问题。 -
●2.10单元小结与习题讲解
学习内容:
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第三章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工程中各种常用连接件和连接方式的受力和变形分析;了解连接件应力分布的复杂性、实用计算方法及其近似性和工程可行性;掌握对各种常用连接件和连接方式的强度校核。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对各种常用连接件和连接方式的强度校核。
难点:通过连接件的受力和变形,找到剪切面和挤压面。 -
●3.1工程中的剪切问题
学习内容:
1、了解工程中的连接件;
2、掌握连接件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3、理解接头处的三种破坏形式。 -
●3.2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学习内容:
1、理解剪切和挤压的受力特点;
2、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应力计算公式和强度校核方法。 -
●3.3单元小结与习题讲解
学习内容:
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第四章扭转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扭转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纯剪切的概念。掌握纯剪切,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律,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强度条件的应用,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条件、单位扭转角、极惯性矩、抗扭截面模量的计算。
2、重点难点
重点: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和变形计算。
难点: 切应力互等定理。 -
●4.1工程中的扭转问题
学习内容:
1、了解工程中的扭转构件;
2、掌握扭转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
●4.2扭转内力
学习内容:
1、掌握扭转轴外力偶矩的计算方法;
2、掌握扭转的符号规定和计算规律;
3、掌握扭矩图的绘制方法。 -
●4.3纯剪切
学习内容:
1、掌握薄壁圆筒的应力分布规律及计算方法;
2、理解切应力互等定理;
3、掌握剪切胡克定律及适用条件。 -
●4.4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学习内容:
1、掌握圆轴扭转横截面切应力的推导方法;
2、熟练掌握切应力的分布规律及计算方法;
3、熟练掌握扭转轴的强度校核方法。 -
●4.5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学习内容:
1、掌握扭转角的计算公式;
2、掌握扭转轴的刚度校核方法;
3、会解扭转超静定问题。 -
●4.6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扭转
学习内容:
1、理解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定义;
2、理解簧丝横截面上内力及应力的分析过程;
3、理解弹簧变形的计算方法。 -
●4.7非圆截面杆扭转
学习内容:
1、了解非圆截面杆扭转的特点;
2、了解自由扭转和约束扭转的概念;
3、了解矩形截面杆扭转时的切应力分布规律。 -
●4.8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学习内容:
1、了解开口和闭口薄壁杆件自由扭转的特点;
2、了解开口和闭口薄壁杆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方法。 -
●4.9单元小结与习题讲解
学习内容:
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第五章弯曲内力
1、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平面弯曲的基本概念,梁的力学模型简化;平面曲杆的内力方程。掌握剪力图和弯矩图画法;利用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微积分关系作弯曲内力图;会用叠加法作弯矩图及平面刚架的弯曲内力。
2、重点难点
重点: 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难点: 利用微积分关系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
●5.1工程中的弯曲问题
学习内容:
1、了解工程中的弯曲构件;
2、掌握弯曲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
●5.2弯曲内力分析
学习内容:
1、理解弯曲梁横截面上内力有哪几种;
2、掌握剪力和弯矩的符号规定以及计算规律。 -
●5.3内力图-方程法
学习内容:
1、会利用计算规律列内力方程;
2、掌握利用内力图绘制弯曲内力的方法。 -
●5.4内力图-微、积分关系
学习内容:
1、理解分布载荷、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推导过程;
2、理解分布载荷、剪力和弯矩之间的积分关系的含义;
3、熟练运用微分关系绘制内力图。 -
●5.5内力图-叠加法
学习内容:
1、理解叠加法的使用条件;
2、掌握叠加法绘制弯曲内力图。 -
●5.6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
学习内容:
1、理解平面钢架和曲杆的基本定义;
2、掌握平面钢架和曲杆内力图的画法。 -
●5.7单元小结与习题讲解
学习内容:
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第六章截面的几何性质
1、教学目的和要求
熟练掌握静矩的概念和形心的计算方法;惯性矩、惯性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平行移轴公式和转轴公式。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惯性矩、惯性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组合图形的惯性矩、惯性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的应用,形心主惯性轴的确定。 -
●6.1静矩和形心
内容提要:
1、掌握静矩概念;
2、掌握利用静矩求解简单图形和组合图形形心的方法。 -
●6.2惯性矩和惯性积
内容提要:
1、掌握惯性矩、极惯性矩和惯性积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圆形和矩形截面惯性矩的计算方法;
3、理解惯性半径的定义。 -
●6.3平行移轴公式
内容提要:
1、理解平行移轴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含义;
2、掌握组合图形惯性矩和惯性积的计算。 -
●6.4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内容提要:
1、理解转轴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主惯性轴、形心主惯性轴、主惯性矩和形心主惯性矩的基本概念;
3、掌握形心主惯性矩的计算方法。 -
●6.5单元小结与习题讲解
内容提要:
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第七章弯曲应力
1、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纯弯曲、中性层、中性轴的概念和弯曲变形的两个假设;掌握纯弯曲正应力的推导过程以及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及强度校核;掌握弯曲切应力的计算公式;理解弯曲切应力的推导过程;会用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进行校核;掌握提高梁的强度应从哪些方面考虑;理解等强度梁的概念。
2、重点难点
重点: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和切应力的计算及强度校核以及提高梁的强度的措施;
难点:弯曲切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如何设计合理的梁。 -
●7.1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内容提要:
1、理解弯曲梁横截面上有哪几种应力;
2、理解纯弯曲和横力弯曲的概念;
3、掌握弯曲正应力的推导方法和计算公式。 -
●7.2横力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内容提要:
1、理解横力弯曲梁正应力计算公式的使用条件;
2、熟练计算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
●7.3弯曲切应力
内容提要:
1、理解弯曲梁横截面切应力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矩形、工字型、圆形、薄壁圆筒几种截面的切应力分布规律及最大切应力计算方法, -
●7.4弯曲梁的强度条件
内容提要:
1、熟练掌握弯曲梁正应力和切应力强度校核方法;
2、掌握弯曲梁的设计方法。 -
●7.5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
内容提要:
1、掌握提高弯曲梁强度的主要措施;
2、理解等强度梁的概念及设计方法。 -
●7.6单元小结与习题讲解
内容提要:
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第八章弯曲变形
1、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挠曲线、挠度和转角的概念;掌握挠曲线微分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积分法求弯曲变形;掌握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掌握简单静不定梁的解法;了解提高弯曲刚度的一些措施。
2、重点难点
重点: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难点:边界条件的确定;结构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
●8.1工程中的弯曲变形问题
内容提要:
1、了解弯曲变形所带来的问题;
2、掌握挠度和转角的基本概念。 -
●8.2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内容提要:
1、理解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的推导方法; -
●8.3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
内容提要:
1、掌握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的列些方法;
2、熟练运用近似微分方程求解弯曲变形。 -
●8.4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内容提要:
1、掌握叠加法的使用条件;
2、掌握载荷叠加的分解方法;
3、掌握利用逐段刚化法求解弯曲变形。 -
●8.5简单超静定梁
内容提要:
1、理解超静定梁的定义;
2、掌握利用三关系法求解梁的超静定问题。 -
●8.6梁的弯曲刚度和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内容提要:
1、掌握弯曲刚度的校核方法;
2、理解提高梁弯曲刚度的主要措施。 -
●8.7单元小结与习题讲解
内容提要:
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重点和难点。
-
第九章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1、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研究的意义,研究一点应力状态的方法;熟练掌握单元体的画法,能推导并掌握平面应力状态的解析法;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另一种方法—图解法;熟练掌握应力圆的应用;掌握三向应力状态分析;掌握广义胡克定律表示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应力-应变的关系;了解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构件的两种破坏形式;掌握四种常用强度理论的表达式及使用条件。
2、重点难点
重点:一点应力状态是对构件进行强度计算的基础;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广义胡克定律;复杂应力状态的强度计算。
难点:杆件危险截面上危险点的确定,单元体的画法;广义胡克定律。 -
●9.1应力状态概述
内容提要:
1、理解应力的点面概念;
2、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 -
●9.2一点应力状态的描述
内容提要:
1、掌握一点应力状态单元体的提取方法;
2、掌握主单元体和主应力的概念;
3、理解应力状态的分类方法。 -
●9.3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内容提要:
1、掌握基于平衡原理的解析方法推导任意斜截面的应力公式;
2、掌握主应力的求解方法及主平面方位的确定;
3、理解面内最大切应力的概念。 -
●9.4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
内容提要:
1、掌握应力圆的作图方法;
2、掌握应力圆与单元体的对应关系;
3、掌握利用应力圆进行应力状态分析。 -
●9.5三向应力状态分析
内容提要:
1、理解三向应力状态单元体的特征;
2、掌握三向应力状态应力圆的含义;
3、掌握特殊三向应力状态主应力的求解方法。 -
●9.6广义胡克定律
内容提要:
1、理解运用叠加法推导广义胡克定律;
2、掌握三向应力状态和平面应力状态广义胡克定律的计算公式及使用方法;
3、理解体积应变的概念。 -
●9.7复杂应力状态的应变能密度
内容提要:
1、理解应变能及应变能密度的定义;
2、理解复杂应力状态应变能密度的计算方法。 -
●9.8强度理论
内容提要:
1、理解强度理论的基本观点;
2、理解四个强度理论的推导过程;
3、熟练掌握四个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应力计算;
4、理解莫尔强度理论。 -
●9.9单元小结与习题讲解
内容提要:
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重点和难点。
-
第十章组合变形
1、教学目的和要求
准确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及处理组合变形的方法;熟练掌握杆件发生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时,危险点的应力计算问题;掌握偏心压缩和截面核心的概念;掌握发生弯扭组合时,杆件的受力特点及变形特点;掌握杆件发生弯扭组合,危险点的应力状态;熟练掌握杆件发生弯扭组合时,危险点的应力计算问题。
2、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画出危险点应力状态的单元体,运用第三、四强度理论计算相当应力时,注意3个公式的应用;
难点:杆件发生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时,弯曲变形中的中性轴位置将偏移;截面核心的确定。 -
●10.1工程中的组合变形问题
内容提要:
1、理解组合变形的基本概念;
2、掌握组合变形的处理方法。 -
●10.2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内容提要:
1、掌握拉(压)弯组合变形的受力特点;
2、熟练掌握拉弯组合变形的强度校核方法。 -
●10.3偏心压缩和截面核心
内容提要:
1、掌握偏心压缩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方法;
2、理解偏心压缩中性轴方程;
3、理解截面核心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
●10.4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内容提要:
1、掌握弯扭组合变形的受力特点;
2、熟练掌握弯扭组合变形的强度校核方法。 -
●10.5单元小结与习题讲解
内容提要:
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重点和难点。
-
第十一章压杆稳定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杆件除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外,还需满足稳定性的要求;理解稳定性的概念,细长压杆临界力的计算和临界应力总图;掌握欧拉公式的使用范围;压杆的分类及临界力的计算;掌握压杆稳定性条件的应用;了解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2、重点难点
重点:压杆的分类及临界力的计算,欧拉公式的使用范围,压杆类别的判断,压杆稳定性校核;
难点:细长压杆的欧拉公式的推导,压杆稳定性条件的应用。 -
●11.1压杆稳定的概念
内容提要:
1、理解稳定平衡和不稳定平衡的概念;
2、掌握压杆稳定、临界压力的概念;
3、了解压杆失稳的特点。 -
●11.2四种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
内容提要:
1、掌握两端铰支细长压杆临界力的计算公式推导方法;
2、理解相当长度的含义;
3、熟练掌握4种支承条件下临界压力的计算公式。 -
●11.3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经验公式
内容提要:
1、掌握临界应力、柔度的概念;
2、最后压杆的分类;
3、掌握不同柔度压杆临界力的计算方法。 -
●11.4压杆的稳定性校核
内容提要:
1、理解压杆的稳定性条件;
2、熟练掌握不同压杆的稳定性校核方法。 -
●11.5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内容提要:
理解提高压杆稳定的措施。 -
●11.6单元小结与习题讲解
内容提要:
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重点和难点。
-
第十二章动载荷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动载荷的基本概念极其分类;掌握动静法的应用;会计算构件作等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强度计算;会计算构件作匀角速度转动时的强度计算;了解工程中冲击形式的动载荷对构件强度、刚度的影响;掌握动载荷系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自由落体冲击与水平冲击作用时的动载系数及其强度、刚度的计算。
2、 重点难点
重点:握动载荷的基本概念、动载系数的概念。掌握能量法的基本原理,会应用该法推导其它形式冲击时的动载系数。
难点:各种条件下的动载系数的计算方法。各种条件下的静位移的计算。 -
●12.1工程中的动载荷问题
内容提要:
1、理解动载荷、动响应的基本概念;
2、了解工程中常见的动载荷。 -
●12.2达朗贝尔原理的应用
内容提要:
1、理解动静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构件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动应力的计算;
3、掌握薄壁圆环作匀速转动时的动应力计算。 -
●12.3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
内容提要:
1、掌握冲击载荷动荷系数的概念和推导方法;
2、掌握自由落体和水平冲击荷载作用下杆件的动响应计算。 -
●12.4单元小结与习题讲解
内容提要:
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重点和难点。
-
第十三章交变应力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的基本概念;掌握并简单叙述疲劳失效的特点与原因;掌握循环特征、应力幅、平均应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掌握材料持久极限的测定、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了解持久极限曲线是如何测定的;掌握持久极限曲线极其简化折线的基本原理极其应用;不同循环特征下的疲劳强度的计算方法;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循环特征、应力幅、平均应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掌握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掌握对称循环、非对称循环等不同循环特征下的疲劳强度的计算方法。
难点:持久极限(应力寿命)的测定。应用极限曲线极其简化折线进行不同循环特征下的疲劳强度计算。 -
●13.1工程中的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问题
内容提要:
1、了解工程中常见的交变载荷;
2、掌握疲劳时效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征。 -
●13.2交变应力的特征描述与持久极限
内容提要:
1、掌握交变应力、应力幅、平均应力的基本概念;
2、掌握持久极限的定义和测试方法。 -
●13.3持久极限的影响因素及对称循环的疲劳强度计算
内容提要:
1、理解持久极限的主要影响因素;
2、掌握对称循环的强度条件及校核方法。 -
●13.4持久极限曲线及非对称循环的疲劳强度计算
内容提要:
1、掌握持久极限曲线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2、掌握非对称循环的疲劳强度校核方法。 -
●13.5单元小结与习题讲解
内容提要:
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重点和难点。
-
第十四章弯曲的几个补充问题
1、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开口薄壁杆件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掌握非对称弯曲强度的计算,弯曲中心的确定。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开口薄壁杆件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
难点:非对称弯曲强度的计算,弯曲中心的确定。 -
●14.1非对称弯曲
内容提要:
1、掌握非对称弯曲的基本概念;
2、掌握非对称弯曲的主要特征。 -
●14.2弯曲中心
内容提要:
1、理解弯曲中心的概念;
2、能够熟练计算弯曲中心的位置。 -
●14.3单元小结与习题讲解
内容提要:
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重点和难点。
-
第十五章能量方法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正确理解应变能的概念,能计算杆件在基本变形中的应变能。掌握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的推导方法及其应用。能熟练地应用功能原理求结构加力点的位移。掌握卡氏(第二)定理的推导方法及其应用。掌握莫尔积分(单位载荷法)的推导方法及其应用。能熟练地应用氏定理、莫尔积分求结构指定点的广义位移。掌握单位载荷法与图乘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图乘法的基本原理与推导过程。掌握图乘法的应用条件。了解并掌握图乘法的计算与应用技巧
2、重点难点
重点:杆件在基本变形中的应变能计算。掌握莫尔积分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条件。重点掌握图乘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条件。
难点: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的推导方法及其应用。计算结构中指定点的广义位移。熟练运用图乘法计算结构中指定点的广义位移。 -
●15.1功能原理及杆件应变能的计算
内容提要:
1、理解功能原理;
2、掌握基本变形和组合变形杆件应变能的计算方法。 -
●15.2应变能的普遍表达及互等定理
内容提要:
1、理解克拉贝隆原理;
2、掌握功的互等定理和位移互等地理。 -
●15.3卡氏定理
内容提要:
1、理解卡式定理的推导过程;
2、掌握利用卡式定理求位移的方法。 -
●15.4虚功原理和单位载荷法
内容提要:
1、理解虚功原理的主要内容;
2、理解利用虚功原理推导单位载荷法;
3、熟练掌握使用单位载荷法求解位移。 -
●15.5计算莫尔积分的图乘法
内容提要:
1、理解图乘法计算工程的推导过程;
2、熟练掌握利用图乘法求解杆件位移。 -
●15.6单元小结与习题讲解
内容提要:
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重点和难点。
-
第十六章超静定结构
1、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超静定结构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静不定次数的判定。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公式的导出。熟练掌握用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了解对称结构的对称变形与反对称变形基本概念。掌握对称结构的对称变形与反对称变形性质的利用。初步掌握连续梁静不定次数的判定、三弯矩方程组的建立及其解法
2、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掌握用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重点掌握对称结构的对称变形与反对称变形性质的利用。
难点:正确确定多次静不定系统的静不定次数及正确地解正则方程组。正确建立三弯矩方程组、及方程中各个系数的计算。 -
●16.1超静定结构概述
内容提要:
1、理解超静定的分类;
2、掌握超静定次数的判断方法。 -
●16.2用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
内容提要:
1、理解力法正则方程;
2、熟练应用力法正则方程求解超静定问题。 -
●16.3对称与反对称性质的利用
内容提要:
1、掌握对称和反对称的定义;
2、会利用对称性求解超静定问题。 -
●16.4单元小结与习题讲解
内容提要:
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重点和难点。
-
第十七章材料力学实验
1、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会大型力学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用于解决实际实验问题;学会电测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电阻应变测量方法,并能用于解决实际实验问题;通过材料力学实验,学生应达到能应用力学实验手段,分析、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建立力学模型或者修正完善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 -
●17.1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
1、. 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屈服极限 σs、强度极限σb ;
2、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塑性性能指标:断后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
3、测定灰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强度极限σb 。
4、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验证胡克定律。
5、绘制低碳钢和灰铸铁的拉伸曲线图,比较低碳钢与灰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式。 -
●17.2金属材料的压缩实验
1. 观察和比较低碳钢和铸铁压缩时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2. 测定低碳钢的压缩屈服极限 σs和铸铁的强度极限 σb 。 -
●17.3金属材料的扭转实验
1. 测定低碳钢的扭转屈服极限 τs和扭转强度极限 τb。
2.测定铸铁的扭转强度极限 τb 。
3.观察低碳钢和铸铁的断口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
●17.4纯弯曲梁的正应力测定实验
1. 掌握电测法基本原理和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2. 测定矩形截面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大小和分布
规律,并验证纯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
●17.5弯扭组合薄壁圆筒的主应力测定实验
1.用电测法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并与
理论值进行比较 。
2.测定空心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作用下的弯曲正应力和扭转
切应力。
3.掌握电阻应变花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