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概论
植物病理学概论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8/04
开课时间2025/07/21 - 2026/01/20
课程周期27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统介绍植物病害发生、流行、诊断及防治的基本理论,帮助学习者深刻认识植物病害,探究植物病害发生原因和流行规律,理解病原物与寄主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熟悉植物病理学研究前沿,练就植物病害诊断技术,掌握植物病害绿色防控策略,探索植物保持健康的奥秘,探寻植物医生之道,勇担植物健康保护先锋。本课程由浙江大学蔡新忠教授负责,从事植物病理学教学和研究的6位教授和2位副教授共同讲授,力促科教融合。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植物病害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植物病害概论
蔡新忠
植物病害的症状
病状类型(上)
蔡新忠
病种类型(下)
蔡新忠
病征类型
蔡新忠
植物病原生物的类群
蔡新忠
植物病原菌物
菌物一般性状和分类
菌物一般性状和分类(1)
蔡新忠
菌物一般性状和分类(2)
蔡新忠
菌物一般性状和分类(3)
蔡新忠
菌物一般性状和分类(4)
蔡新忠
根肿菌门和卵菌门菌物
王政逸
壶菌门和接合菌门菌物
王政逸
子囊菌门菌物
子囊菌门菌物(1)
王政逸
子囊菌门菌物(2)
王政逸
子囊菌门菌物(3)
王政逸
担子菌门菌物
担子菌的概述、层菌纲和腹菌纲
李红叶
冬孢菌纲菌物
李红叶
半知菌类菌物
概述
李红叶
重要半知菌属及其病害
李红叶
植物菌物类病害诊断要点
李红叶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
谢艳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与传播
谢艳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革兰氏阳性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属和代表种
谢艳
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属和代表种
谢艳
无细胞壁的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谢艳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和病原鉴定
谢艳
植物病毒学
植物病毒病和病毒的一般性状
钱亚娟
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钱亚娟
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钱亚娟
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以及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和其典型种
钱亚娟
亚病毒
钱亚娟
植物病毒病的诊断
钱亚娟
植物病原线虫
绪论
郑经武
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解剖
郑经武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
郑经武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郑经武
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型
郑经武
植物病原线虫的诊断与防治
郑经武
寄生性植物
寄生性植物
梁岩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梁岩
植物病原菌的侵染过程
侵染过程-接触期-侵入期
陈云
潜育期和发病期
陈云
植物病害循环
植物病害循环
梁岩
植物病原生物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病原生物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梁岩
植物抗病性
植物抗病性概念和分类
蔡新忠
植物被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蔡新忠
植物抗病机制
植物抗病机制(上)
蔡新忠
植物抗病机制(下)
蔡新忠
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机制
蔡新忠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流行的系统
陈云
植物病害的流行
陈云
植物病害预测
陈云
植物病害的诊断
植物病害的诊断
陈云
植物病害的综合治理
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和植物检疫
蔡新忠
抗病品种利用和农业防治
蔡新忠
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蔡新忠
化学防治
蔡新忠
植物病理学研究前沿
植物病理学研究前沿(上)
蔡新忠
植物病理学研究前沿(下)
蔡新忠
  • 第一章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

  • 1.1植物病害概论

    植物病害概论

  • 1.2植物病害的症状

    植物病害的症状

  • 1.3植物病原生物的类群

    植物病原生物的类群

  • 第二章植物病原菌物

    植物病原菌物

  • 2.1菌物一般性状和分类

    菌物一般性状和分类

  • 2.2根肿菌门和卵菌门菌物

    根肿菌门和卵菌门菌物

  • 2.3壶菌门和接合菌门菌物

    壶菌门和接合菌门菌物

  • 2.4子囊菌门菌物

    子囊菌门菌物

  • 2.5担子菌门菌物

    担子菌门菌物

  • 2.6半知菌类菌物

    半知菌类菌物

  • 2.7植物菌物类病害诊断要点

    植物菌物类病害诊断要点

  • 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 3.1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

  • 3.2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与传播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与传播

  • 3.3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 3.4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和病原鉴定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和病原鉴定

  • 第四章植物病毒学

    植物病毒学

  • 4.1植物病毒病和病毒的一般性状

    植物病毒病和病毒的一般性状

  • 4.2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 4.3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 4.4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以及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和其典型种

    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以及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和其典型种

  • 4.5亚病毒

    亚病毒

  • 4.6植物病毒病的诊断

    植物病毒病的诊断

  • 第五章植物病原线虫

    植物病原线虫

  • 5.1绪论

    绪论

  • 5.2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解剖

    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解剖

  • 5.3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

  • 5.4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 5.5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型

    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型

  • 5.6植物病原线虫的诊断与防治

    植物病原线虫的诊断与防治

  • 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寄生性植物

  • 6.1寄生性植物

    寄生性植物

  • 第七章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 7.1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 第八章植物病原菌的侵染过程

    植物病原菌的侵染过程

  • 8.1侵染过程-接触期-侵入期

    侵染过程-接触期-侵入期

  • 8.2潜育期和发病期

    潜育期和发病期

  • 第九章植物病害循环

    植物病害循环

  • 9.1植物病害循环

    植物病害循环

  • 第十章植物病原生物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病原生物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 10.1植物病原生物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病原生物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 第十一章植物抗病性

    植物抗病性

  • 11.1植物抗病性概念和分类

    植物抗病性概念和分类

  • 11.2植物被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植物被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 11.3植物抗病机制

    植物抗病机制

  • 11.4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机制

    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机制

  • 第十二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 12.1植物病害流行的系统

    植物病害流行的系统

  • 12.2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的流行

  • 12.3植物病害预测

    植物病害预测

  •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

    植物病害的诊断

  • 13.1植物病害的诊断

    植物病害的诊断

  • 第十四章植物病害的综合治理

    植物病害的综合治理

  • 14.1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和植物检疫

    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和植物检疫

  • 14.2抗病品种利用和农业防治

    抗病品种利用和农业防治

  • 14.3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 14.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

  • 第十五章植物病理学研究前沿

    植物病理学研究前沿

  • 15.1植物病理学研究前沿(上)

    植物病理学研究前沿(上)

  • 15.2植物病理学研究前沿(下)

    植物病理学研究前沿(下)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植物病害

    1.1 植物病害概论

    1.2 植物病害的症状

    1.3 植物病原生物的类群

    视频数5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植物病原菌物

    2.1 菌物一般性状和分类

    2.2 根肿菌门和卵菌门菌物

    2.3 壶菌门和接合菌门菌物

    2.4 子囊菌门菌物

    2.5 担子菌门菌物

    2.6 半知菌类菌物

    2.7 植物菌物类病害诊断要点

    视频数14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3.1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

    3.2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与传播

    3.3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3.4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和病原鉴定

    视频数6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植物病毒学

    4.1 植物病毒病和病毒的一般性状

    4.2 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4.3 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4.4 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以及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和其典型种

    4.5 亚病毒

    4.6 植物病毒病的诊断

    视频数6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

    5.1 绪论

    5.2 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解剖

    5.3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

    5.4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5.5 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型

    5.6 植物病原线虫的诊断与防治

    视频数6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寄生性植物

    6.1 寄生性植物

    视频数1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7.1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视频数1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植物病原菌的侵染过程

    8.1 侵染过程-接触期-侵入期

    8.2 潜育期和发病期

    视频数2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植物病害循环

    9.1 植物病害循环

    视频数1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植物病原生物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10.1 植物病原生物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视频数1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植物抗病性

    11.1 植物抗病性概念和分类

    11.2 植物被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11.3 植物抗病机制

    11.4 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机制

    视频数5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12.1 植物病害流行的系统

    12.2 植物病害的流行

    12.3 植物病害预测

    视频数3
  • 第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三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

    13.1 植物病害的诊断

    视频数1
  • 第十四章  作业测试
    第十四章 植物病害的综合治理

    14.1 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和植物检疫

    14.2 抗病品种利用和农业防治

    14.3 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14.4 化学防治

    视频数4
  • 第十五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五章 植物病理学研究前沿

    15.1 植物病理学研究前沿(上)

    15.2 植物病理学研究前沿(下)

    视频数2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