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总论
1. 理解《药理学》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的二个关键问题。
2. 学习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提升文化自信;了解新药的研究与发展。 -
●1.1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药理学的概念、学科任务
-
●1.2药物与药理学发展史与新药的研究与发展
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药理学发展简史
-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1. 掌握内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概念。药物体内过程的环节。药物分子跨膜转运的方式。首关消除的定义。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肝肠循环的定义。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
2. 熟悉内容:不同给药途径的特点。药物代谢的作用,步骤,药物排泄途径。
3. 了解内容: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肝药酶的诱导与抑制。房室模型。 -
●2.1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概念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的三种主要方式:简单扩散、滤过和载体转运。
-
●2.2药的体内过程:吸收与分布
药物跨过生物膜,进入机体内,会立即同时展开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四个过程,简称ADME。
-
●2.3药的体内过程:代谢和排泄
药物跨过生物膜,进入机体内,会立即同时展开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四个过程,简称ADME。
-
●2.4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数
半衰期、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和生物利用度。
-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1. 掌握内容:药物各种不同治疗效果的定义。药理效应的量效关系及其实际意义。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受体激动药及受体拮抗药。药物作用与临床效果(治疗作用、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作用与临床效果(治疗作用、不良反应)的关系。
2. 熟悉内容:受体类型,细胞内信号传导。
3. 了解内容: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机体在药物影响下所发生的功能变化及其机制和规律。 -
●3.1药效学的概念
药效学的概念。
-
●3.2不良反应的概念与案例
不良反应的概念与案例。
-
●3.3不良反应常见类型和分类
不良反应常见类型和分类。
-
●3.4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
●3.5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
-
●3.6受体与药物
受体与药物。
-
●3.7受体的药物分类
受体的药物分类
-
第四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
概论部分主要介绍传出神经的作用与分类,传出神经的递质与受体,及作用于传出神经的药物作用方式与分类。
-
●4.1传出神经的作用与分类
传出神经的作用与分类
-
●4.2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
-
●4.3传出神经递质作用的靶点——受体
传出神经递质作用的靶点——受体
-
第五章拟胆碱药物
拟胆碱药物是一类作用效果类似于乙酰胆碱的药物。根据药物的作用方式,拟胆碱药物可分为直接作用于胆碱受体的胆碱受体激动药物和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间接激动胆碱受体的拟胆碱药两大类。
-
●5.1M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主要介绍了毛果芸香碱的作用、用途与不良反应。
-
●5.2胆碱酯酶及抗胆碱酯药物的分类
主要介绍了胆碱酯酶的作用及抑制乙酰胆碱酯酶药物的作用方式,因药物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后生成的复合物水解速度有差异,抗胆碱酯酶药物可分为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与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
●5.3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毒扁豆碱
主要介绍了毒扁豆碱与毛果芸香碱的异同点及新斯的明的作用、用途与主要不良反应。
-
●5.4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
主要介绍了毒扁豆碱与毛果芸香碱的异同点及新斯的明的作用、用途与主要不良反应。
-
●5.5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有机磷酸酯类药物
主要介绍了有机磷酸酯类药物的中毒机制、中毒症状与解毒药物的解毒机制。
-
●5.6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物的中毒及解救
主要介绍了有机磷酸酯类药物的中毒机制、中毒症状与解毒药物的解毒机制。
-
第六章抗胆碱药物
拟胆碱药物是一类作用效果类似于乙酰胆碱的药物。根据药物的作用方式,拟胆碱药物可分为直接作用于胆碱受体的胆碱受体激动药物和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间接激动胆碱受体的拟胆碱药两大类。
-
●6.1抗胆碱药(1) M-R阻断药物:阿托品
主要介绍了阿托品类生物碱的代表药物阿托品的作用、用途与不良反应。并比较了其他阿托品类生物碱如山莨宕碱、东莨菪碱与阿托品作用的异同点。
-
●6.2抗胆碱药(2) M-R阻断药物:阿托品类生物碱
主要介绍了阿托品类生物碱的代表药物阿托品的作用、用途与不良反应。并比较了其他阿托品类生物碱如山莨宕碱、东莨菪碱与阿托品作用的异同点。
-
●6.3抗胆碱药(3) N胆碱受体阻断药物
包括NN受体阻断药和NM受体阻断药。主要介绍了两类NM受体阻断药的作用,用途与主要不良反应。
-
第七章拟肾上腺素药
拟肾上腺素药是一类化学结构及药理作用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相似的药物,主要为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物。
-
●7.1拟肾上腺素药(1)构效关系与药物分类
主要介绍了拟肾上腺素药的基本化学结构及结构与药效学、药动学的关系,以及据药物结构分类和对α、β受体的选择性作用进行药物分类。
-
●7.2拟肾上腺素药(2)三类代表药物作用比较1
主要比较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对α、β受体选择性作用的强弱,以及药动学过程、对心脏和血管、血压作用的异同。
-
●7.3拟肾上腺素药(3)三类代表药物作用比较2
主要比较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临床用途、主要不良反应等。
-
●7.4拟肾上腺素药(4) 其他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物
三类药物( α受体激动药、β受体激动药和α、β受体激动药)的代表药物与其他同类药的其他药物的作用比较。
-
第八章抗肾上腺素药
抗肾上腺素药主要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是一类能选择性与肾上腺素受体相结合,本身没有或者极少有内在活性,却能妨碍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或者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发挥作用的药物。
-
●8.1抗肾上腺素药(1)α受体阻断药物
主要介绍了α受体阻断药的分类,重点介绍代表药物酚妥拉明的作用、用途与不良反应。
-
●8.2抗肾上腺素药(2)β受体阻断药1
主要介绍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学共性,代表药物普蔡洛尔的作用、用途与不良反应。
-
●8.3抗肾上腺素药(3)β受体阻断药2
主要介绍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学共性,代表药物普蔡洛尔的作用、用途与不良反应。
-
第九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1. 掌握:左旋多巴和多奈哌齐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 熟悉:卡比多巴、金刚烷胺、溴隐亭及苯海索的药理作用特点与应用、主要不良反应。 -
●9.1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
●9.2拟多巴胺类药:左旋多巴
拟多巴胺类药:左旋多巴
-
●9.3左旋多巴的增效解毒
左旋多巴的增效解毒
-
●9.4阿尔茨海默病AD的药物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AD的药物治疗
-
第十章镇静催眠药
1.掌握:苯二氮䓬类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作用机制。
2.了解:巴比妥类及非巴比妥类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
●10.1镇静催眠药的介绍
镇静催眠药的介绍
-
●10.2苯二氮䓬类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苯二氮䓬类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
●10.3苯二氮䓬类的不良反应
苯二氮䓬类的不良反应
-
●10.4巴比妥类的介绍
巴比妥类的介绍
-
第十一章镇痛药
1.掌握:吗啡的药理作用、临床作用、不良反应、禁忌证,哌替啶与吗啡相比特点。
2.了解:其他人工合成镇痛药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
●11.1镇痛药的概念、历史、分类
疼痛的定义,类型及镇痛药物发展史
-
●11.2阿片受体激动药
阿片受体激动药
-
●11.3吗啡的作用机质
吗啡的作用机质
-
●11.4其他镇痛药
其他镇痛药
-
第十二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该大类药物虽在化学结构上属不同类别,但都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 PG)的生物合成,由于其特殊的抗炎作用,该大类药物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
-
●12.1解热镇痛抗炎药(一)
解热镇痛抗炎药概述;水杨酸类解热镇痛抗炎药
-
●12.2解热镇痛抗炎药(二)
苯胺类、吲哚乙酸类、选择性COX-2抑制剂
-
第十三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利尿药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基础药物,也是各种水肿患者常规治疗的用药。全身性水肿包括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等,局部组织器官水循环障碍导致脑水肿、眼压过高导致的青光眼发作等。利尿药按效能分为高效、中效、低效三类,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水肿患者应该选择药理作用相对应的利尿药进行治疗。
脱水药是降低颅内压的首选药。短期用于急性青光眼,但是不能用于心性水肿、心衰患者。 -
●13.1利尿药
利尿药的相关介绍
-
●13.2脱水药
脱水药的相关介绍
-
第十四章抗高血压药
血压持续升高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局部活性物质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常用的五类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利尿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ARB,通过影响神经调节过程中的递质、受体功能,或者影响体液调节过程产生控制血压的效果。不同高血压类型患者应该选择作用机制相匹配的药物,控制血压,减少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眼底血管损伤。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
●14.1高血压的概述
高血压的相关介绍
-
●14.2一线抗高血压药
一线抗高血压药的介绍
-
●14.3 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原则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
第十五章抗心绞痛药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痉挛或一过性阻塞,导致心肌急剧、短暂的缺血所出现的临床症状。目前,常用于减轻症状及改善缺血的抗心绞痛药物包括: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心肌需氧和增加心肌供氧。
-
●15.1硝酸酯类
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
-
●15.2β受体阻断药和钙通道阻滞药
β受体阻断药和钙通道阻滞药
-
第十六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本章主要介绍了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用法与疗程等,为指导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为后续临床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
●16.1糖皮质激素1
本节主要介绍了糖皮质激素的来源、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
●16.2糖皮质激素2
本节主要介绍了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用法与疗程等。
-
第十七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本章介绍了胰岛素及其他多种降糖药(包括磺酰脲类、双胍类等)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为指导胰岛素及多种其他降糖药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为后续临床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
●17.1胰岛素——糖尿病的克星(一)
本节主要介绍了胰岛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
●17.2胰岛素——糖尿病的克星(二)
本节主要介绍了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和不同种类的胰岛素制剂。
-
●17.3种类繁多的其他降血糖药(一)
本节主要介绍了三种降糖药——双胍类、磺酰脲类和噻唑烷二酮类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
-
●17.4种类繁多的其他降血糖药(二)
本节主要介绍了三种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
-
第十八章抗菌药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主要包括抗生素、抗菌谱、抗菌活性、抑菌药、杀菌药、化疗指数等。
-
●18.1抗菌药物初览
抗菌药物的相关介绍
-
●18.2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发挥作用主要有四类机制:一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二是增加胞膜的通透性,三是抑制核酸的复制与修复,最后是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
●18.3青霉素你真的了解吗?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含有β-内酰胺环化学结构的一类抗生素,其中,青霉素类抗生素占据重要地位。青霉素G的抗菌谱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作用靶点是PBPs,主要以原型的形式由肾脏排泄,但易引起过敏反应。
-
●18.4喹诺酮类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的一种广谱抗菌药,目前主要有四代产品,其中的第三代产品包括了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相对来说功效和作用更强,并且副作用小,是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喹诺酮类药物。
-
●18.5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氨基苷类(aminoglycosides)是一类由氨基醇环与氨基糖分子以苷键相结合的碱性抗生素。多为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水,胃肠道不易吸收,一般需要注射给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为与细菌核糖体结合,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为一类静止期杀菌剂,是目前治疗需氧革兰阴性杆菌严重感染的重要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