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与当代价值;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
●1.1马克思是谁
马克思不平凡的一生;马克思获得的社会评价。
-
●1.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的发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提问的实质;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
●1.3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遭遇的诘难;经典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精神的精华。
-
●1.4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
●1.5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
●1.6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阐释力
何谓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阐释力与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何以成为问题;整体性视域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诸重大问题之解。
-
●1.7新时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
第二章世界本原的探索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世界本原的回答
-
●2.1哲学是什么
哲学的界定;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做什么。
-
●2.2自然科学对世界本原的探究
十九世纪原子论的提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三大物理发现;现代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对人们世界观的影响。
-
●2.3哲学思想史中的世界本原
古代哲学、西方近代哲学、西方现代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世界本原的回答。
-
●2.4物质世界对精神世界的决定性作用
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第一性与精神第二性。
-
●2.5意识之谜
什么是意识;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人类对于意识的科学解答;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之间的关系。
-
●2.6我与世界的关系
人如何认识自我;从社会实践角度出发解释人与世界关系的形成。
-
第三章世界的图景及其存在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与基本规律。
-
●3.1普遍联系的世界
什么是联系,联系的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印证、意义及运用。
-
●3.2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实质。
-
●3.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
-
●3.4学会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规律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法则;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善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矛盾的精髓。
-
●3.5要把握适度原则
事物的量、质与度;质量互变规律;事物质变的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
●3.6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最早概括;事物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
●3.7 五种必备的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
第四章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
●4.1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实践的本质、基本结构与形式。
-
●4.2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4.3认识的本质
不同哲学派别对于认识本质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本质论。
-
●4.4认识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从认识到实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
●4.5赤裸裸的真理
什么是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
-
●4.6真理的检验标准
中国共产党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历史意义;实践何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
●4.7价值及其特性
何为价值;价值特性;抽象的“普世价值”是伪命题。
-
●4.8价值评价的特点与功能
何为价值评价;价值评价的特点;正确价值评价的衡量标准;价值评价的功能。
-
●4.9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价值和真理的区别;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
●4.10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
第五章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以及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
●5.1什么是历史
历史的词源考察;学科意义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
-
●5.2社会历史有无规律的争论
社会历史发展无规律论; 社会历史发展有规律论;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体——人的实践活动中亦即从社会本身去揭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
●5.3社会起源之谜
人类的起源;自古以来围绕人类社会起源的不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
●5.4社会结构之谜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个基本方面把握社会系统;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
-
●5.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对于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
●5.6社会历史的阶梯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5.7社会基本矛盾的历史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正确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依据。
-
●5.8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什么是改革;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改革的方略与改革着力点。
-
●5.9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
科学技术的内涵;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
●5.1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在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时坚持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何为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观点。
-
●5.11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及其如何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
-
第六章资本的诞生及其运转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
-
●6.1商品与商品经济
何为商品;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如何理解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
●6.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
●6.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发展。
-
●6.4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何为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
-
●6.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
-
●6.6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6.7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
●6.8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如何认识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的生产。
-
●6.9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认识是否过时。
-
●6.10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产业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循环;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
●6.11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剩余价值的分割。
-
●6.1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现实与历史的表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现实与历史的共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现实与历史的启示: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契机、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
-
●6.1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确立;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运行规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
●6.14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
第七章资本的终结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7.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马克思的竞争理论;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竞争与垄断的关系。
-
●7.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定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国家干预经济。
-
●7.3垄断资本的世界扩展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扩展的动因及基本形式;正确认识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断。
-
●7.4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及表现;资本逻辑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动因;经济全球化的后果;如何认识反全球化浪潮。
-
●7.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方面的变化;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
-
●7.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
●7.7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经济发展困难重重;民主政治体制陷入困境;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
-
●7.8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
●7.9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
第八章社会主义500年的挫折与胜利
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历程;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的发展规律
-
●8.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何为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原因;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阶段
-
●8.2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空想社会主义的不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理论基础。
-
●8.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横空出世
马克思恩格斯的“多国胜利论”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思想;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与过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
●8.4社会主义在苏联的艰难探索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利弊兼具的苏联模式。
-
●8.5中国道路的胜利
中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
●8.6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
●8.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
-
●8.8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
第九章马克主义经典论述中的理想社会及其实现
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
-
●9.1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立足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对各种细节作具体描绘。
-
●9.2何为共产主义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社会。
-
●9.3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
●9.4为什么说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
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可以作出理论上的证明;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
●9.5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