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知识与能力
教育综合知识与能力
5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9/05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绵阳师范学院
开课教师王正惠蒋平王吉春敬军胡洪羽
学科专业教育学教育学类
开课时间2025/07/21 - 2026/01/20
课程周期27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造就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育综合知识与能力》正是顺应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新的更高的要求,以教师资格标准为导向,拓宽教师文化视野,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加强教师教育改革,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必将助你轻松迎国考,圆你卓越教师梦!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资料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教育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教育的含义
王正惠
教育的构成要素
王正惠
教育的三种形态
王正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四大起源
王正惠
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王正惠
教育学发展的三阶段
学习资料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王正惠
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王正惠
教育学的多元化阶段
王正惠
教育目的——教育应该干什么
学习资料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何谓
王吉春
教育目的为何
王吉春
教育目的的结构
王吉春
教育目的的理论
王吉春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
王吉春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王吉春
素质教育
王吉春
教育功能——教育能干什么
教育功能——教育与社会的视角
学习资料
教育与人口
王吉春
教育与经济
王吉春
教育与文化
王吉春
教育与政治
王吉春
教育功能——教育与人的视角
学习资料
个体身心发展概述
王吉春
教育的个体功能
王吉春
教师与学生——走进主体世界
学习资料
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何为教师?——专业人员
蒋平
教师何为?——劳动特点
蒋平
教师为何?——角色使命
蒋平
学生——生命之树的希望之花
传统学生观
蒋平
现代学生观
蒋平
学生的权利保护
蒋平
师生关系——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的涵义
蒋平
师生关系的危机
蒋平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蒋平
课程——承载知识之舟
学习资料
三大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课程论
蒋平
活动中心课程论
蒋平
社会中心课程论
蒋平
探知课程类型及分类依据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蒋平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
蒋平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蒋平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蒋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然之境与应然之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蒋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蒋平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蒋平
中小学教学——师生双边活动
学习资料
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概述
敬军
考试中的教案设计
敬军
讲课技巧之常见的导入技巧
敬军
中小学德育—育人之基石
学习资料
德育及德育理论
德育的产生和发展
胡洪羽
现代德育理论
胡洪羽
中小学德育的内容和规律
学生品德结构及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
胡洪羽
德育的内容及其发展
胡洪羽
德育的规律
胡洪羽
中小学德育的开展
德育的原则
胡洪羽
德育的主要方法
胡洪羽
班主任工作—想说爱你不容易
班主任的角色和职责
“班主任”的前世今生
胡洪羽
生旦净末丑—班主任的角色
胡洪羽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胡洪羽
班级“大家庭”建设
胡洪羽
“变形记”—学生问题行为管理
胡洪羽
班主任的桥梁作用—沟通家校,形成合力
“望子成龙”不如“望子成人”—指导开展家庭教育
胡洪羽
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我国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解读
《教育法》的解读
王正惠
《义务教育法》的解读
王正惠
《教师法》的解读
王正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王正惠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王正惠
教育研究——教师成长的幸福之路
学习资料
教育研究的特点与意义
教育研究的含义与特点
蒋平
教育研究的意义
蒋平
教育研究的过程
蒋平
中小学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蒋平
  • 第一章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对教育概念与发展历程的回顾与追问,是认识教育、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起点。那什么是教育,它是永恒的存在吗?又有怎样的一个变化发展历程呢?本章内容主要介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包括教育的概念与构成要素,教育起源的几种主要学说,教育的基本形态以及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以让学习者能了解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演进的历史。

  • 1.1教育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本节主要从教育的含义、构成要素与教育形态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 1.2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本节主要探讨教育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又将走向何方?具体而言,本节从教育的发端起源谈起,探讨教育的四大起源,三个发展阶段。

  • 1.3教育学发展的三阶段

    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纵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阶段,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 第二章教育目的——教育应该干什么

    任何人类有意识的活动,总以一定的目的作为起点和归宿。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有目的的。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章教学旨在阐明教育目的的概念、意义等。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我国对人才质量规格的规定,能正确理解素质教育,把实施素质教育与实现教育目的结合起来。

  • 2.1教育目的概述

    本节主要包括4个知识点,分别是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的结构、教育目的的理论。

  • 2.2我国的教育目的

    本节主要包括3个知识点,分别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

  • 第三章教育功能——教育能干什么

    本章主要讲解教育的功能,分别从两个角度来阐述,一是教育与社会的视角,二是教育与人的视角。

  • 3.1教育功能——教育与社会的视角

    从教育与社会的视角探讨教育的功能是什么。

  • 3.2教育功能——教育与人的视角

    从教育与人的视角阐述教育的功能是什么。

  •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走进主体世界

    教师和学生是贯穿教育过程始终的两个基本要素。何谓教师?不仅要认识到教师的内涵,还要理解教师的性质、地位、劳动特点及角色定位。学生作为生命之树的希望之花,不再是被动的客体,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潜力,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充分尊重、关心、理解每个学生,才是科学的学生观要义所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 4.1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通过刻画教师形象特征的影视作品来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认同,从而概括出教师的基本概念以及作为专业人员的基本特征;理解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劳动特点的特殊性,从传统教师角色中剖析出现代教师角色转变的原因以及新的角色定位。

  • 4.2学生——生命之树的希望之花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学生的认识与看法是不尽相同的。传统学生观以“外塑论”和“内发论”为两种典型代表。现代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以人为本是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终极目的。

  • 4.3师生关系——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有着特殊的价值意义。师生关系随着主体需要,双方交往的内容和方式的不同及环境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特点。

  • 第五章课程——承载知识之舟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以及什么时候教的问题,这就涉及课程理论问题。课程理论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以及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以课程理论为指导,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类型多样化的体系,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 5.1三大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概念处在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学界至今还没有完全公认的一致定义。既然课程概念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那么课程概念的背后必然涉及到课程理论或课程思想。其中,以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和社会中心课程论为典型,学者们提出了各自代表性的课程思想,在不同阶段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探索课程改革的方向。

  • 5.2探知课程类型及分类依据

    课程类型有其内在的划分依据: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相对应的一对范畴,是以课程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的方式为依据划分的。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是重知识体系还是重生活经验来分类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是根据课程制定者和课程开发管理层次来分类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是根据课程设置的要求,规定性与开放性划分的。

  • 5.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然之境与应然之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为此,认识和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内容和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 第六章中小学教学——师生双边活动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也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学习本章内容,我们除了要掌握教学基本理论之外,更要对教学实践引起充分的重视。教学设计是教师资格国考笔试和面试的必考内容,所占分值较高。因此,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两个板块的内容。一是教学设计,二是课的导入环节设计。

  • 6.1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 6.2讲课技巧之常见的导入技巧

    主要讲述授课的导入技巧。

  • 第七章中小学德育—育人之基石

    德育工作在中小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德育为“五育”之首,起决定方向的作用。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本章简介了德育的含义与构成要素、德育产生和发展、德育的内容和任务、德育原则和中小学德育方法。学习时,可将重点放在德育的规律、原则和方法上。

  • 7.1德育及德育理论

    本节探讨了德育的概念,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德育,并介绍了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 7.2中小学德育的内容和规律

    本节主要探讨品德的结构、德育的内容和德育规律,其中德育规律是本节重点。

  • 7.3中小学德育的开展

    本节阐述了德育的原则和德育的主要方法。德育原则是德育原理中的重点,学习者需加深理解。

  • 第八章班主任工作—想说爱你不容易

    何为班主任?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桥梁,是学校管理的骨干力量。本章将探讨班主任制度的嬗变、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方法(尤其是班集体建设和学生问题行为管理)以及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 8.1班主任的角色和职责

    班主任制度由训导制、级任制、导师制演化而来,班主任是是班级的领导者、是班级管理的设计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优良班风的培育者、是协调多方关系的艺术家。

  • 8.2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对班主任工作内容进行了明确,日常教学管理中大致可分成三类:决策性工作、常规事务性工作、协调性工作。开展班主任工作首先要了解学生,要加强沟通交流,选拔培养班干部等。

  • 8.3班主任的桥梁作用—沟通家校,形成合力

    主要讲述班主任的桥梁作用

  • 第九章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在教师资格证“国考”以及教师公招笔试中,都要求申请者对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本章主要探讨两部分内容。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9.1我国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解读

    本节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对现行的主要教育法律法规内容的解读,主要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第二,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解读。

  • 9.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本节主要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解读。

  • 第十章教育研究——教师成长的幸福之路

    教育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方法及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信赖的知识。教育研究不论是对于教育改革、教育质量提升,还是教育决策、教师素质提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教育研究过程中需要遵循基本的活动步骤,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撰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 10.1教育研究的特点与意义

    教育研究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既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又具有个性化特征。开展教育研究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 10.2教育研究的过程

    教育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确定选题,查阅文献,制定研究计划,收集与整理数据资料,表述研究成果和研究成果的评价与应用。

  • 10.3中小学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中小学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教育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每一种教育研究方法既有优点,又存在缺陷,根据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研究者的能力,综合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方能达到研究效果的最优化。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1 教育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1.2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3 教育学发展的三阶段

    视频数8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教育目的——教育应该干什么

    2.1 教育目的概述

    2.2 我国的教育目的

    视频数7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教育功能——教育能干什么

    3.1 教育功能——教育与社会的视角

    3.2 教育功能——教育与人的视角

    视频数6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走进主体世界

    4.1 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4.2 学生——生命之树的希望之花

    4.3 师生关系——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视频数9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课程——承载知识之舟

    5.1 三大课程理论流派

    5.2 探知课程类型及分类依据

    5.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然之境与应然之策

    视频数10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中小学教学——师生双边活动

    6.1 教案设计

    6.2 讲课技巧之常见的导入技巧

    视频数3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中小学德育—育人之基石

    7.1 德育及德育理论

    7.2 中小学德育的内容和规律

    7.3 中小学德育的开展

    视频数7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班主任工作—想说爱你不容易

    8.1 班主任的角色和职责

    8.2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8.3 班主任的桥梁作用—沟通家校,形成合力

    视频数6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9.1 我国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解读

    9.2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视频数5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教育研究——教师成长的幸福之路

    10.1 教育研究的特点与意义

    10.2 教育研究的过程

    10.3 中小学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视频数4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