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什么是家庭暴力
本章内容涉及对课程的简要介绍、家庭暴力的判定、家庭暴力的性质以及传统家文化等。首先从课程内容和课程特色等方面对本课程进行介绍,然后就社会公众对家庭暴力存在的一些困惑,比如“冷暴力算不算家暴”“离婚以后的暴力还算不算家暴”等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受众了解法律的相关规定和国际上的共识,掌握如何判定家庭暴力,最后就社会公众普遍存在的一些误区”家庭暴力是家务事“”家庭内部可以解决好家庭暴力“等进行分析,让受众深入了解家庭暴力的性质、危害和特点。
-
●1.1说说这门课
本节是对这门课程的一个简要介绍,让同学们在学习前对课程有大致的了解。内容涉及“为什么会有这门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课程有什么特色”“适合谁学习”等。
-
●1.2如何判定家庭暴力
本节主要讲如何判定家庭暴力。哪些行为是家庭暴力?不同的人 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但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学术界是有什么共识?这一节结合丰富的案例和“冷暴力”等大家熟悉的问题进行分析。
-
●1.3家庭暴力是家务事吗?
本节主要讲授家庭暴力的性质。家庭暴力一般发生在家庭内部,很多人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务事,本节结合家庭暴力典型案例来厘清家庭暴力并非家务事,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暴力是社会问题和违法犯罪问题。
-
●1.4传统家文化能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吗?
我国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家文化,传统家文化能否指导我们解决好家庭暴力问题?这一节从传统家文化的核心思想“男主女从”“父慈子孝”和传统家文化中的家法族规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同学们看到传统家文化对家庭暴力容忍的态度。
-
第二章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
本章内容包括如何正确认识家庭暴力受害妇女、家庭暴力施暴者等。家庭暴力施暴者和受害妇女有许多社会公众所不了解的特点,也存在许多认识的误区,比如”被打是因为做错了事情“”施暴者不值得同情“等,本章重点讲授受虐妇女综合征、暴力循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等三个规律,并对家庭暴力当事人特点、施暴者类型进行了介绍,对误区进行了厘清。
-
●2.1认识家庭暴力受害妇女
这一节主要是讲家庭暴力受害妇女的一些特点,比如内心矛盾、态度反复,特别是当她们遭受长期的严重暴力以后,在暴力危及到自己或家人生命安全时,她们有可能发生角色逆转,以暴制暴,即所谓的“受虐妇女综合征”。
-
●2.2认识家庭暴力施暴者
这一节主要讲亲密关系中的男性暴者特点与类型。施暴者的特点有“既施暴又悔过,反复实施暴力,男权思想膨胀”等,施暴者类型有只打家人型、反社会型及边缘型等。
-
●2.3常见的认识误区有哪些?
这一节主要讲对家庭暴力的认识误区。社会公众对家庭暴力和家庭暴力当事人普遍存在认识误区,本节对常见的几个误区进行厘清,有利于正确和深入地认识家庭暴力当事人。
-
第三章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
本章共四个小节,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针对儿童的暴力;体罚与家庭暴力的区别于联系;当事儿童在目睹或遭受暴力之后会出现哪些身心伤害;如何识别儿童是否遭受或目睹家庭暴力;如何预防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等。章节内容包含了视频案例、大量的图片材料以及数据信息。对一些主要知识点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进行了详细解释和举例。在预防针对儿童暴力方面,本章通过文献分析以及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建议和措施。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我们能够初步掌握关于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的一些基本知识,并能够初步判断和采取一些实用的措施来解决一些关于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问题。
-
●3.1什么是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
这一节主要讲针对儿童家庭暴力的界定、暴力种类以及体罚与家庭暴力的关系。明确了体罚的实质是暴力这一现象,转变了传统观念中对体罚的宽容和容忍,有利于儿童保护工作的开展。
-
●3.2身心俱伤的当事儿童
这一节主要讲了遭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儿童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症状以及表现。有些心理伤害是我们以往闻所未闻的,有些心理伤害是持久而且极具破坏力的。所以还重点讲解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预防。这些知识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和识别儿童早起的身心伤害以便于及时介入治疗和干预。
-
●3.3如何干预身心受到伤害的目睹儿童?
这一节主要讲作为社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看护人在面对受到家庭暴力侵害而受到身心伤害的儿童时应如何做来治愈或缓解这种伤害。主要从通过支持系统增强儿童心理资本、专业的心理咨询以及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等来治疗和减轻身心俱伤的当事儿童。
-
●3.4如何识别与预防针对儿童家庭暴力?
这一节主要讲了:针对儿童家庭暴力存在哪些规律,以便我们及时识别;如何预防性侵、肢体暴力等;如何识别儿童是否遭受家庭暴力等。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能够掌握和了解一些识别和预防针对儿童家庭暴力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操作简单、方便易学,效果明显。
-
第四章如何面对家庭暴力
本章内容主要讲不同的人面对家庭暴力怎么办。内容接地气,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重点讲授了受害者如何面对家庭暴力,突出了受害者特别要注意的三个方面,即注意安全、收集证据和向外求助。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帮助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一些方法,比如全方位理解其困境,指导其做安全计划等。此外,因为在受众中也可能存在家庭 暴力的施暴者,课程也从施暴者角度,介绍了一些如何认清暴力和停止暴力的内容。
-
●4.1如果你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根据有关数据,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较大的可能性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如果遭遇家庭暴力该怎么办?这是本节要回答的问题。遭遇家暴,最重要的是做到三个方面,即注意安全、收集证据、向外求助。
-
●4.2如果你是一个施暴者
家庭暴力施暴者在人群中的比例并不低,本节主要讲如果发现自己是一个家庭暴力施暴者该怎么办?施暴者应该认识家庭暴力的性质,看到自己也是受害者,立即停止暴力,并学会非暴力的沟通方式。
-
●4.3如果你是一个帮助者
当身边的人遭遇家暴,我们想帮助她/他,怎么去帮助才是最有效的呢?本节内容告诉你应该全方位地理解她/他,鼓励说出受家暴的真相,指导做安全计划并引导其成长。
-
第五章《反家庭暴力法》解读
本章主要介绍2016年最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内容涉及立法亮点、以及具有操作性的几大制度:强制报告制度、告诫制度、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紧急安置制度、临时庇护制度、监护撤销制度。
-
●5.1有什么亮点?
本节主要介绍《反家庭暴力法》的一些亮点,比如“精神暴力入法”,“以行为认定家暴而不是伤害结果”“将共同生活的人纳入规制范围”等。
-
●5.2强制报告制度
本节主要介绍《反家庭暴力法》中的强制报告制度。强制报告制度规定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单位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必须向公安机关报告。否则将可能追究法律责任。
-
●5.3告诫制度
本节主要介绍《反家庭暴力法》中的告诫制度。告诫制度规定公安机关在处理情节轻微的家庭暴力时,可以进行告诫。通过给施暴者发告诫书达到教育、震慑的效果。
-
●5.4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
本节主要介绍《反家庭暴力法》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规定人民法院通过核发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以阻止家庭暴力,保护受害人。
-
●5.5紧急安置制度、临时庇护制度、监护撤销制度
本节主要介绍《反家庭暴力法》中的紧急安置、临时庇护和监护撤销三大制度。这三大制度主要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家庭暴力情形的一种特殊保护。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公安机关进行紧急安置,通过民政部门进行临时庇护,通过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等途径达到对其最大的国家兜底保护。
-
第六章家庭暴力与性别平等
本章从社会性别角度分析家庭暴力的成因,阐述了社会性别的概念、形成、造成的性别不平等状况等。另讲述了平等的内涵,国际国内的性别差距现状相关数据证据,性别平等对人们的益处,以及对家庭暴力的积极影响,最好提出了增进性别平等的措施。
-
●6.1男人还是女人容易施暴?
本节从男性还是女性更可能施暴入手,用数据等证据说明男性更多表现出家庭暴力,并引出社会性别和生理性别的概念,而社会性别正是造成这种暴力行为上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
-
●6.2你有性别刻板印象吗?
本节讲述社会性别的形成规律、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性别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形成性别刻板印象,并实施了一个性别刻板印象的小测验,以加深对性别刻板印象的理解。
-
●6.3性别平等了吗?
本节引用了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等相关丰富的数据来说明国际国内性别差距的现状,如要实现完全的经济参与和机会还需要217年。
-
●6.4什么是真正的性别平等?
本节通过几项选择题引入平等的分类,包括对形式上的平等和实质性平等的解释,形式上的平等包括绝对性平等、对等性平等、保护性平等。最后结合知识点对选择题进行解答。
-
●6.5“他”需要性别平等吗?
本节通过列举一系列的研究对性别平等积极意义的支持,呼吁人们,特别是男性重视、参与性别平等运动。
-
●6.6如何促进性别平等
本章从社会性别角度分析家庭暴力的成因,阐述了社会性别的概念、形成、造成的性别不平等状况等。另讲述了平等的内涵,国际国内的性别差距现状相关数据证据,性别平等对人们的益处,以及对家庭暴力的积极影响,最好提出了增进性别平等的措施。
-
●6.7从反家暴视角看《神秘巨星》
本节对2018年上映的印度电影《神秘巨星》进行解析,从反家暴的视角分析电影中的家庭暴力的发生根源、实质、特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