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导论
首先介绍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历程,重点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进行讲解,然后对现代宏观经济学含义、基本假设与基本内容详细阐述,最后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分析。
-
●1.1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简史
自15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分别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从西方经济学发展简史中,了解各经济学派的观点与贡献。
-
●1.2凯恩斯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兴起
以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为背景,分别从研究方法、理论体系、政策主张等三个方面对凯恩斯主义革命进行深入讲解。
-
●1.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基本假设与内容
首先从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含义进行讲解,然后提出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有能力纠正市场缺陷、各经济变量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等三个现代宏观经济学假设,最后介绍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
●1.4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有区别。从两者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研究方法上分析它们的相互联系,从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理论内涵等方面介绍它们的区别。
-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本章介绍度量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和失业水平等三方面指标的内涵和度量。
-
●2.1GDP的概念及界定
介绍GDP 的定义,并详细界定GDP 的统计范畴。
-
●2.2GDP的核算方法
GDP 的核算方法,包括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重点介绍支出法,按支出法核算GDP,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
-
●2.3名义GDP与实际GDP
介绍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含义及其计算,并分析人均实际GDP的意义。
-
●2.4与GDP相关的其他指标
介绍由GDP派生出来的其他指标,包括GNP、NDP、NI、PI 、DPI。
-
●2.5价格水平及其衡量
介绍价格水平的度量指标及其核算方法,包括GDP折算指数、CPI和PPI。
-
●2.6失业及其衡量
介绍失业的含义、失业率的计算、失业的分类,以及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的含义。
-
第三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分析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与新凯恩斯主义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上的不同;重点介绍以产品市场为代表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模型,以此来论证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对消费需求和储蓄、投资、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等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做重点讲解;深入分析投资乘数和乘数原理以及政府支出乘数等其他乘数概念。
-
●3.1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重点讲解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投资等于储蓄。
-
●3.2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重点讲解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以及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四个部分。
-
●3.3投资与资本边际效率
阐述投资的定义、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边际效率。
-
●3.4影响投资需求的其他因素
重点分析预期收益、投资风险、融资条件、股票价格等因素对投资需求的影响。
-
●3.5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政府需求
政府需求的内容;政府需求对社会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影响,包括直接指出的影响、税收的影响、转移支付的影响、制度和政策的影响。
-
●3.6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国外需求
讲解国外需求的决定因素、净出口的决定、国外需求中几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
-
●3.7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乘数
讲解投资乘数的定义域推导、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
第四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
本章主要介绍以凯恩斯基本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模型,重点介绍IS-LM模型。IS-LM模型是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最流行阐释,也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该模型涉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分别达到均衡和变动所需的条件,以及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和变动所需的条件。本章以IS-LM模型为基础,探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运行中的相关含义和问题,说明在短期内,在任何一种既定不变的物价水平上,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人及其变动,以此更为清楚地理解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及其效果。
-
●4.1IS曲线的含义与推导
理解IS曲线是一条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学会从两部门经济均衡模型中推导简单IS曲线函数表达式,并明白IS曲线上下区域所代表的产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
-
●4.2IS曲线的斜率
从两部门和三部门经济开始进行数理推导,得出IS曲线斜率的表达式,进而了解影响IS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并理解这些因素影响IS曲线斜率的方向,为后续分析财政政策给国家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其程度埋下伏笔。
-
●4.3货币需求的决定
了解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熟悉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形成的机理,理解货币需求与收入和利率之间的依赖关系,理解“凯恩斯陷阱”的含义。
-
●4.4货币需求函数与货币市场均衡
熟悉货币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构建,并理解函数中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理解货币市场均衡的基本原理,为后续LM曲线的推导奠定基础。
-
●4.5LM曲线的推导及其斜率
从货币市场均衡的基本方程式出发,推导LM曲线的函数表达式,并了解影响IS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理解这些因素影响IS曲线斜率的方向,为后续分析货币政策给国家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其程度埋下伏笔。
-
●4.6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
理解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点的含义,掌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点的求解过程,并理解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在扰动之后向均衡的回复过程。
-
●4.7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调整和变动
IS-LM模型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其均衡点的变动可以和经济政策的变化相联系,因此需要熟练掌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调整和变动过程,以此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
-
第五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通过引入价格因素,借助IS-LM模型构建总需求曲线,并深入分析总需求曲线的形状及其变动和影响因素;借助于宏观生产函数、劳动市场等知识,并根据工资是否可以充分调整,推导三种不同类型的总供给曲线,并对其影响因素做深入分析;构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并对其应用做重点讲解。
-
●5.1总需求曲线的含义与推导
详细讲解总需求曲线的含义、价格变动的效应、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
●5.2总需求曲线的变动
分析政府政策的变化、家庭预期的变化、企业预期的变化、外贸变量(净出口)的变化四类因素导致总需求曲线的变动的规律与结论。
-
●5.3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讲解总供给的定义、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劳动市场三部分。
-
●5.4总供给曲线的含义与推导
分析总供给曲线的定义、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和古典总供给曲线。
-
●5.5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阐述生产函数、劳动供给、劳动需求、预期价格水平、名义工资等因素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规律和结果。
-
●5.6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
系统介绍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含义、基本类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总需求方面因素对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冲击;总供给方面因素对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冲。
-
第六章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一国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两大问题。通过对失业现象的分析,找到失业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对通货膨胀进行衡量,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找到物价稳定的措施。经济增长是在波动中实现的,经济周期是其表现形式,分析经济周期的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分类,了解各种经济周期理论。
-
●6.1失业的影响
了解失业的概念,讲述了失业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的影响,分析了奥肯定律。
-
●6.2通货膨胀定义与分类
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讲述了按照表现形态、预期程度、来源、物价上涨程度、成因对通货膨胀的分类。
-
●6.3通货膨胀原因
分析了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原因,即: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货币学派成因。
-
●6.4菲利普斯曲线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发展,分析了:失业—工资曲线;修改的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6.5经济周期定义与阶段
了解经济周期的概念,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与复苏。
-
●6.6经济周期理论
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各种理论:消费不足论;投资过度论;纯货币理论;创新理论;心理预期理论;太阳黑子理论;政治经济周期理论;乘数—加速数模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
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在宏观经济学中,长期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涉及的是经济增长。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将经济增长作为重要的目标。一个持续快速经济增长的国家能够给本国的居民提供更多的福利。对许多国家来说,经济增长已成为其长期经济成就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志。当然,比经济增长意义更为丰富的是经济发展,它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永恒的经济学问题,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更是学习经济学不可逾越的环节。
-
●7.1经济增长的一些典型化事实
经济学理论起源于对经济典型化事实的解释。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中,存在一些可以观测到的典型化事实。理解这些从经济数据中归纳出的经济增长的事实,是理解经济增长理论的起点。
-
●7.2经济增长的核算方程与经验估算
熟悉经济增长的核算方程的推导过程,理解索洛剩余的计算方式,并以此为基础了解经济增长的经验估算,学会测度不同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
●7.3不考虑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理论是最为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了解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前提,熟练掌握新古典增长方程式的推导,并理解稳态的含义,从而认识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构建思路与意义,是经济学素养的有益积累。
-
●7.4新古典增长模型对经济增长事实的解释
经济学理论的一大功效就是能对现实经济现象形成合乎逻辑的解释。新古典增长模型就是如此,基于对世界各国收入差异、增长率差异等经济增长事实的有力解释,新古典增长模型成为了经济增长理论体系中的经典。
-
●7.5内生增长理论简介
新古典增长理论虽然对经济增长事实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是该理论仍然存在缺陷。基于这些缺陷,经济学家们开发了内生增长理论体系,以弥补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理论体系不断升级。
-
●7.6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经济增长是一国发展的主要目标。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理解政府应当制定怎样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以及政策制定的内在逻辑,是理解政府行为的关键。
-
●7.7经济发展的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是一国对实现既定经济发展目标所需要的发展次序和重点的考虑与安排。各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异质性,即使是在同一层次的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有千差万别。尽管如此,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战略上和发展模式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的共性问题。要理解国家发展的轨迹,就需要理解这些获得普遍认识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
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
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的实施,运用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并深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使用的必要性和适用性。
-
●8.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有四大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之间有一致性也存在冲突,政府需要在不同的政策目标之间进行抉择。
-
●8.2财政政策工具和实施
介绍财政政策的含义和工具,财政政策的实施包括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两道防线。财政政策思想经历了由平衡预算到功能财政的演变。
-
●8.3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先界定财政政策效应,再运用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效应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因素。
-
●8.4货币政策工具和实施
先介绍货币供给的基本知识和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过程,在此基础上介绍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最后介绍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
●8.5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先界定货币政策效应,然后运用IS-LM模型对货币政策效应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因素。
-
●8.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其局限性,因而需要协调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双松”、“双紧”、“一松一紧”等四种搭配方式,分别适用不同的宏观经济波动状态。
-
●8.7宏观经济政策争论
不同的经济学派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要不要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来稳定经济,以及货币政策是应该遵循单一规则还是相机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