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媒与批判性思维
现代传媒与批判性思维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10/17
开课时间2025/07/21 - 2026/01/20
课程周期27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在这个媒介翻飞,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似乎能将世界尽收眼底,却也总是感到浮光掠影,深思熟虑的时间越来越少,深度探索的耐心越来越低。我们何以自处?让我们进入《现代传媒与批判性思维》课程,从网文到网红,从新闻到真相,从影像到广告,从新媒体到微时代,以思辨拨开信息迷雾,以理性疏导众声喧哗,以媒为“器”,与媒为“友”,引媒为“镜”。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现代传媒导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课程简介
曹凤霞
认识传播
曹凤霞
认识媒介
曹凤霞
认识信息社会
曹凤霞
新媒体传播
新媒体传播
曹凤霞
新媒体传播与舆论生态
曹凤霞
新媒体传播主体的变化
曹凤霞
新媒体传播的发展
新媒体传播的方式
曹凤霞
新媒体传播的趋势
曹凤霞
新媒体传播时代的融合
曹凤霞
新媒体的重要生命元素: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曹凤霞
社交媒体传播与舆论引导
曹凤霞
社交媒体的发展阶段
曹凤霞
社交媒体垂直化发展
曹凤霞
现代媒介的革命:社会化传播
社会化传播的含义与特征
曹凤霞
群体极化及其效应
曹凤霞
社交货币
曹凤霞
社会化传播的发展趋势
曹凤霞
新闻识读
什么是新闻
张丽平
新闻的客观报道原则
张丽平
事实与真相
张丽平
议程设置与媒体塑形
张丽平
报道框架与意义建构
张丽平
广告识读
广告的本质:说服的艺术
张丽平
隐形的说客:植入广告和软文广告
张丽平
消费主义与广告的符号生产
张丽平
广告与女性刻板印象
张丽平
碎片化信息识读
碎片化传播
张丽平
碎片化传播、反转新闻与舆论暴力
张丽平
碎片化传播与信息拼图(上)
张丽平
碎片化传播与信息拼图(下)
张丽平
舆论监督和媒介审判
舆论监督
张丽平
媒介审判
张丽平
舆论监督和媒介审判的尺度界限
张丽平
众声喧哗:自媒体时代的个人表达
网络赋权:人人都有麦克风
肖琳芬
微博:围观改变中国
肖琳芬
微信:圈层与社交
肖琳芬
短视频:一种新生存方式
肖琳芬
媒介技术与媒介化生存
媒介化生存之症候
肖琳芬
人工智能与媒体的相遇和碰撞
肖琳芬
算法推荐:用户至上OR信息茧房?
肖琳芬
  • 第一章现代传媒导论

    了解人类传播活动的产生与发展,解读人类传播活动不同历史阶段的传播类型和特点,以及媒介传播的经典案例。通过一些经典案例,更清晰地把握人类传媒发展史的脉络与发展方向。

  • 1.1课程简介

    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从自然赋予的传播能力出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创造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

  • 1.2认识传播

    通过案例,探讨大众传媒的历史根源和大众传媒网络,认识故事与故事讲述者在大众传媒中的重要作用。

  • 1.3认识媒介

    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昭示了电子媒介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思想、心理以及行为,具有改造社会的强大力量和功能,因此成为政府公关的范例之一。

  • 1.4认识信息社会

    肯尼迪的电视辩论是电视时代的经典案例,它昭示了图像媒介可以影响或者改变某种结果,具有改造社会的强大力量和功能,也成为政府官员公关的重要范例之一。

  • 第二章新媒体传播

    大众传播提供的不仅是“服务”,它还作为一种改造的力量,对现代人的意识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很多评论家和学者认为:媒介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要文化力量。

  • 2.1新媒体传播

    人们从需要思考的“阅读时代”进入毋需动脑的“读图时代”。

  • 2.2新媒体传播与舆论生态

    从“光棍节促销”到“双十一盛典”,一种独特的网络经济。

  • 2.3新媒体传播主体的变化

    新媒体传播主体的变化

  • 2.4新媒体传播的发展

    自媒体是指一个普通市民或机构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以即时传播方式,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和自身新闻。

  • 2.5新媒体传播时代的融合

    新媒体传播时代的融合

  • 第三章新媒体的重要生命元素:社交媒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媒体,在我国的兴起与迅速发展,各种“网络红人”的名字,也成为网络搜索引擎里点击率最高、传播速度最快的词汇之一。

  • 3.1社交媒体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审丑者有之、搞怪者有之、被出名者有之、各种面孔和声音混杂,层出不穷的“网络红人”,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神经,成为网络场域内的狂欢奇观。

  • 3.2社交媒体传播与舆论引导

    2016年,Papi酱是中国互联网上的“第一网红”,一位以自媒体为平台,进行个人品牌传播的开拓者,一个喜欢吐槽、爱自黑,且具有才华与智慧的形象。

  • 3.3社交媒体的发展阶段

    “咪蒙”是自媒体时代最热衷的故事,一人一笔,高效地积累起巨大的关注度,无论是广告价码、对读者的影响力,或是其引发的巨大的争议,都是当下内容创业中不可绕过的话题。

  • 3.4社交媒体垂直化发展

    社交媒体垂直化发展

  • 第四章现代媒介的革命:社会化传播

    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并在网络空间中,几乎同步生成、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的网络流行语。有时,也称“金句”,这些瞬间爆红的“网络语言”,还是一种深刻的社会文化现象。

  • 4.1社会化传播的含义与特征

    网络流行语,从来源上,可以分为:方言词语来源、外来词语来源、古汉语词语来源、影视文学作品来源、网民个性创造来源、新闻事件来源等类型。

  • 4.2群体极化及其效应

    互联网作为一种仍在飞速发展中、参与性极强的大众表达平台,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网络流行语也从诞生之初网民内部的一种交流方式,逐步发展进化,慢慢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甚至部分被官方话语体系所认可和接纳。 由音转而火遍大江南北的“蓝瘦,香菇”一词就是最好的例证。

  • 4.3社交货币

    网络流行语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 4.4社会化传播的发展趋势

    社会化传播的发展趋势

  • 第五章新闻识读

    什么是新闻

  • 5.1什么是新闻

    什么是新闻

  • 5.2新闻的客观报道原则

    新闻的客观报道原则

  • 5.3事实与真相

    事实与真相

  • 5.4议程设置与媒体塑形

    议程设置与媒体塑形

  • 5.5报道框架与意义建构

    报道框架与意义建构

  • 第六章广告识读

    广告识读

  • 6.1广告的本质:说服的艺术

    广告的本质:说服的艺术

  • 6.2隐形的说客:植入广告和软文广告

    隐形的说客:植入广告和软文广告

  • 6.3消费主义与广告的符号生产

    消费主义与广告的符号生产

  • 6.4广告与女性刻板印象

    广告与女性刻板印象

  • 第七章碎片化信息识读

    碎片化信息识读

  • 7.1碎片化传播

    碎片化传播

  • 7.2碎片化传播、反转新闻与舆论暴力

    碎片化传播、反转新闻与舆论暴力

  • 7.3碎片化传播与信息拼图(上)

    碎片化传播与信息拼图(上)

  • 7.4碎片化传播与信息拼图(下)

    碎片化传播与信息拼图(下)

  • 第八章舆论监督和媒介审判

    舆论监督和媒介审判

  • 8.1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

  • 8.2媒介审判

    媒介审判

  • 8.3舆论监督和媒介审判的尺度界限

    舆论监督和媒介审判的尺度界限

  • 第九章众声喧哗:自媒体时代的个人表达

    众生喧哗:自媒体时代的个人表达

  • 9.1网络赋权:人人都有麦克风

    网络赋权:人人都有麦克风

  • 9.2微博:围观改变中国

    微博:围观改变中国

  • 9.3微信:圈层与社交

    微信:圈层与社交

  • 9.4短视频:一种新生存方式

    短视频:一种新生存方式

  • 第十章媒介技术与媒介化生存

    媒介技术与媒介化生存

  • 10.1媒介化生存之症候

    媒介化生存之症候

  • 10.2人工智能与媒体的相遇和碰撞

    人工智能与媒体的相遇和碰撞

  • 10.3算法推荐:用户至上OR信息茧房?

    算法推荐:用户至上OR信息茧房?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现代传媒导论

    1.1 课程简介

    1.2 认识传播

    1.3 认识媒介

    1.4 认识信息社会

    视频数4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新媒体传播

    2.1 新媒体传播

    2.2 新媒体传播与舆论生态

    2.3 新媒体传播主体的变化

    2.4 新媒体传播的发展

    2.5 新媒体传播时代的融合

    视频数6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新媒体的重要生命元素:社交媒体

    3.1 社交媒体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3.2 社交媒体传播与舆论引导

    3.3 社交媒体的发展阶段

    3.4 社交媒体垂直化发展

    视频数4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现代媒介的革命:社会化传播

    4.1 社会化传播的含义与特征

    4.2 群体极化及其效应

    4.3 社交货币

    4.4 社会化传播的发展趋势

    视频数4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新闻识读

    5.1 什么是新闻

    5.2 新闻的客观报道原则

    5.3 事实与真相

    5.4 议程设置与媒体塑形

    5.5 报道框架与意义建构

    视频数5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广告识读

    6.1 广告的本质:说服的艺术

    6.2 隐形的说客:植入广告和软文广告

    6.3 消费主义与广告的符号生产

    6.4 广告与女性刻板印象

    视频数4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碎片化信息识读

    7.1 碎片化传播

    7.2 碎片化传播、反转新闻与舆论暴力

    7.3 碎片化传播与信息拼图(上)

    7.4 碎片化传播与信息拼图(下)

    视频数4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舆论监督和媒介审判

    8.1 舆论监督

    8.2 媒介审判

    8.3 舆论监督和媒介审判的尺度界限

    视频数3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众声喧哗:自媒体时代的个人表达

    9.1 网络赋权:人人都有麦克风

    9.2 微博:围观改变中国

    9.3 微信:圈层与社交

    9.4 短视频:一种新生存方式

    视频数4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化生存

    10.1 媒介化生存之症候

    10.2 人工智能与媒体的相遇和碰撞

    10.3 算法推荐:用户至上OR信息茧房?

    视频数3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