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是一门研究投资运行规律的科学,是建立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之上,与金融学、统计学、工程等学科密切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的独立学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金融市场的逐渐成熟,投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这一背景下,《投资学》课程注重探讨投资的本质、投资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逻辑关系、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体制、投资的经典理论、金融资产配置和管理、金融衍生品的定价和管理、投资业绩评估等专业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投资学》课程将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投资问题和解决投资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央财经大学《投资学》教学和科研团队已经有30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在本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团队在注重吸收国内外投资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基础上,不断尝试突破传统《投资学》课程的框架。本课程坚持把实物资产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统一放在投资与经济的运行框架和规则中来认识,将从宏观投资、产业投资、项目投资和公司价值投资的不同层面对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进行深入且详尽的讲解。本课程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全面系统学习和掌握投资学相关理论基本知识和理论、提高投资决策管理能力和投资效率的最佳选择。
模块 | \n章 | \n节 | \n知识点 | \n视频课单元 | \n
\n | 第一章\n 投资与经济运行 | \n第一节\n 投资的定义与投资活动的内涵 | \n(一)投资与投资学的定义 | \n第一单元:投资与投资主体 | \n
(二)投资主体及其活动 | \n||||
(三)家庭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 \n第二单元:投资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内部逻辑 | \n|||
(四)投资与虚拟经济 | \n||||
第二节 投资与短期经济增长 | \n(一)投资储蓄恒等式 | \n第三单元:投资与短期经济增长 | \n||
(二)储蓄的来源 | \n||||
(三)政府投资案例 | \n第四单元: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案例 | \n|||
第三节 投资与长期经济增长 | \n(一)索洛模型 | \n第五单元:投资与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 | \n||
(二)内生增长模型 | \n||||
(三)案例:供给侧改革 | \n||||
第四节 投资与经济波动 | \n(一)凯恩斯-萨缪尔森经济周期模型 | \n|||
(二)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 \n||||
第二章 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率 | \n第一节\n 投资规模 | \n(一)投资规模 | \n第六单元: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率 | \n|
第二节 投资的产业结构 | \n(一)投资主体结构 | \n|||
(二)投资产业结构 | \n||||
第三节 投资效率的衡量 | \n(一)资本产出比与投资产出比 | \n|||
(二)资本均一化原则 | \n||||
(三)资本的流向与效率 | \n||||
模块二:行业投资分析 | \n第三章\n 行业投资分析 | \n第一节\n 行业分析概述 | \n(一)行业的涵义 | \n第一单元:行业的涵义与分类 | \n
(二)行业的分类 | \n||||
第二节 行业的生命周期 | \n(一)行业生命周期的阶段 | \n第二单元:行业的生命周期 | \n||
(二)行业发展阶段分析 | \n||||
(三)影响行业兴衰的因素 | \n||||
第三节 行业与经济周期 | \n(一)不同行业对经济周期的敏感度 | \n第三单元:行业与经济周期 | \n||
(二)经济周期敏感度的决定因素 | \n||||
(三)行业轮动-美林的投资时钟理论 | \n||||
第四节 行业结构与行业竞争 | \n(一)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 \n第四单元:行业结构及其分析 | \n||
(二)波特的五力模型 | \n||||
(三)其他行业分析工具 | \n||||
第五节 行业定量分析 | \n(一)市盈率 | \n|||
(二)利用回归分析法估计行业收益率 | \n||||
案例:房地产行业投资分析 | \n(一)房地产行业概况及行业周期发展 | \n第五单元:房地产行业投资分析案例 | \n||
(二)房地产行业与经济周期 | \n||||
(三)房地产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 \n||||
模块三:项目投资评估方法 | \n第四章\n 项目投资评估方法 | \n第一节\n 投资与项目 | \n(一)投资项目概述 | \n第一单元\n 投资与项目 | \n
第二节 财务效益评估 | \n(二)现金流量分析法概述 | \n第二单元\n 财务效益评估 | \n||
(三)基础财务数据分析 | \n||||
(四)现金流量的计算 | \n||||
第三节 静态评价指标 | \n(一)财务指标介绍 | \n第三单元\n 财务指标分类介绍 | \n||
(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 | \n第四单元\n 静态评价指标介绍 | \n|||
(三)偿债能力评价指标 | \n||||
第四节 动态评价指标 | \n(一)财务净现值 | \n第五单元\n 动态评价指标-财务净现值 | \n||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 | \n第六单元\n 财务内部收益率 | \n|||
(三)盈利能力指数 | \n第七单元\n 盈利能力指数与动态回收期 | \n|||
(四)投资动态回收期 | \n||||
第五节 项目比选 | \n(一)互斥型方案的比选 | \n第八单元\n 项目比选介绍与差额净现值 | \n||
第九单元 差额内部收益率 | \n||||
第十单元 最小公倍数与年值法 | \n||||
(二)独立型项目的比选 | \n第十一单元\n 独立项目比选 | \n|||
(三)万加特纳优化选择模型 | \n第十二单元\n 优化选择模型 | \n|||
第六节 不确定性分析 | \n(一)盈亏平衡分析 | \n第十三单元\n 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 \n||
\n | (二)敏感性分析 | \n第十四单元\n 不确定性分析-敏感性分析 | \n||
第七节 章节小结 | \n(一)知识点总结 | \n第十五单元\n 小结 | \n||
模块四:融资与创新 | \n第五章\n 金融工具和金融创新 | \n第一节 债券市场 | \n(一)债券发展历程 | \n第一单元:债券的概况 | \n
(二)债券发展概况 | \n||||
(三)债券分类及简介 | \n第二单元:政府机构债券分类 | \n|||
第三单元:公司债等其他债券分类 | \n||||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 | \n(一)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 | \n第四单元: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与概述 | \n||
(二)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 | \n||||
(三)资产证券化基本结构 | \n第五单元:资产证券化基本结构 | \n|||
(四)资产证券化基本过程 | \n第六单元:资产证券化基本过程 | \n|||
(五)中美资产证券化产品 | \n第七单元:中美资产证券化产品 | \n|||
第三节 股权市场 | \n(一)优先股 | \n第八单元:股权市场概况和分类 | \n||
(二)普通股 | \n||||
(三)股票种类 | \n||||
第四节 股指市场 | \n(一)股票指数功能 | \n第九单元:股票指数的功能和种类 | \n||
(二)股票指数样本种类 | \n||||
(三)股票指数编制 | \n第十单元:股票指数的编制和计算 | \n|||
(四)中外重要股票指数 | \n第十一单元:中外股票指数介绍 | \n|||
第六章 项目融资与创新 | \n第一节\n 项目融资概述 | \n(一)项目融资基本原理 | \n第一单元:项目融资基本概况 | \n|
(二)项目融资的种类 | \n||||
第二节 项目融资方式 | \n(一)政府主导方式 | \n第二单元:项目融资的方式分类 | \n||
(二)BOT方式 | \n||||
(三)BT方式 | \n||||
(四)其他方式 | \n||||
第三节 PPP项目融资模式 | \n(一)PPP模式的基本内涵 | \n第三单元:PPP项目融资内涵、运作和案例 | \n||
(二)PPP模式在我国发展的历程 | \n||||
(三)PPP模式的运作思路 | \n||||
(四)地铁四号线的PPP运作案例 | \n||||
第四节 PPP项目资产的证券化 | \n(一)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点 | \n第四单元: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和模式 | \n||
(二)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 | \n||||
(三)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模式 | \n||||
模块五:证券的发行和交易 | \n第七章 证券的发行和交易 | \n第一节\n 证券的发行 | \n(一)证券发行市场概况 | \n第一单元:证券发行市场概况 | \n
(二)证券发行的方式和制度 | \n第二单元:证券发行方式和制度 | \n|||
(三)证券承销制度 | \n第三单元:证券承销制度和股票发行 | \n|||
(四)股票的发行 | \n||||
(1)股票发行概况 | \n||||
(2)IPO流程 | \n第四单元:IPO流程和债券发行 | \n|||
(五)债券的发行 | \n||||
第二节 证券的交易 | \n(一)证券交易市场概况 | \n第五单元:证券交易市场概况和场内市场介绍 | \n||
(二)证券交易市场场所 | \n||||
(1)交易所市场 | \n||||
(2)柜台市场 | \n第六单元:场外市场介绍 | \n|||
(3)大宗交易市场 | \n||||
(4)\n 互联网直接撮合市场 | \n||||
(三)证券交易机制 | \n第七单元:证券交易制度分类和做市商制度介绍 | \n|||
(1)证券交易制度分类和概况 | \n||||
(2)指令驱动制度完整过程 | \n第八单元:指令驱动制度完整过程介绍 | \n|||
第八章 互联网技术下的交易和全球证券市场 | \n第一节\n 电子和互联网交易的兴起 | \n(一)人工交易阶段 | \n第一单元:人工和电子化交易简介 | \n|
(二)电子交易阶段 | \n||||
(三)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证券交易 | \n第二单元:互联网交易简介 | \n|||
第二节 全球主要交易市场 | \n(一)美国证券市场 | \n第三单元:全球主要证券交易市场简介 | \n||
(二)英国证券市场 | \n||||
(三)中国证券市场 | \n||||
第三节 算法交易 | \n(一)算法交易的含义 | \n第四单元:算法交易含义和分类 | \n||
(二)算法交易的分类 | \n||||
(三)算法交易的发展历程 | \n||||
(四)常用算法交易策略 | \n第五单元:常用算法交易策略简介 | \n|||
(五)VWAP策略原理 | \n第六单元:VWAP策略原理介绍 | \n|||
第四节 高频交易 | \n(一)高频交易的含义 | \n第七单元:高频和暗池交易 | \n||
(二)高频交易的特征 | \n||||
(三)高频交易的类型 | \n||||
第五节 暗池交易 | \n(一)暗池交易含义和分类 | \n|||
模块六:投资公司介绍 | \n第九章\n 基金与其他投资公司 | \n第一节\n 投资公司的类型 | \n(一)投资公司分类标准 | \n第一单元:投资公司的含义和分类 | \n
(二)单位投资信托 | \n||||
(三)投资管理公司 | \n||||
(四)基金公司特点 | \n||||
第二节 基金的分类 | \n(一)按申购赎回分类 | \n第二单元:开放、封闭式基金和公司、契约制基金分类 | \n||
(二)按组织形式分类 | \n||||
(三)按投资对象分类 | \n第三单元:其他基金分类 | \n|||
(四)按投资目的分类 | \n||||
(五)按募集方式分类 | \n||||
(六)基金治理结构 | \n||||
第三节 基金的募集和交易 | \n(一)基金的募集期 | \n第四单元:基金的发行 | \n||
(二)封闭式基金的交易 | \n第五单元:基金的交易 | \n|||
(三)开放式基金的申购和赎回 | \n||||
(四)基金估值和费用 | \n第六单元:基金估值和收益 | \n|||
(五)基金的收益 | \n||||
(六)基金的评级 | \n第七单元:基金的评级 | \n|||
第四节 代表性基金分类 | \n(一)\n 指数型基金 | \n第八单元:指数型基金介绍 | \n||
(二)ETF基金 | \n第九单元:ETF、LOF和QDII基金介绍 | \n|||
(三)LOF基金 | \n||||
(四)QDII基金 | \n||||
(五)保本基金 | \n第十单元:其他基金介绍 | \n|||
(六)专户理财 | \n||||
(七)私募投资基金 | \n||||
(八)对冲基金 | \n||||
(九)互联网宝类基金 | \n||||
模块七:投资收益和风险 | \n第十章\n 投资收益与风险 | \n第一节\n 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 | \n(一)利率 | \n第一单元:利率与利率水平的决定 | \n
(二)名义利率 | \n||||
(三)真实利率 | \n||||
(四)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关系 | \n||||
(五)名义利率均衡 | \n||||
(六)实际利率均衡 | \n||||
(七)税收与真实利率 | \n||||
第二节 收益率的衡量 | \n(一)持有其收益率 | \n第二单元:持有期收益率 | \n||
(二)有效年利率 | \n第三单元:有效年利率与年化百分比利率 | \n|||
(三)年化百分比利率 | \n||||
(四)连续复利 | \n||||
第三节 风险的衡量 | \n(一)风险的一般分类 \n | \n 第四单元:风险与收益 | \n||
(二)投资风险的主要种类 \n | \n ||||
(二)预期收益率、超额收益、风险溢价、收益波动性比率 | \n||||
第四节 收益率的时间序列 | \n(一)收益率的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 | \n第五单元:收益率的统计指标 | \n||
(二)正态分布 | \n||||
(三)偏度、峰度 | \n||||
(四)在险价值、条件尾部期望 | \n第六单元:下侧风险 | \n|||
(五)下偏标准差、Sortino ratio | \n||||
第五节 风险资产组合的历史数据 | \n(一)风险投资组合的历史数据 | \n第七单元:\n 风险资产组合的历史数据 | \n||
模块八:资产组合理论与模型 | \n第十一章\n 资产组合管理理论 | \n引言 | \n(一)资本配置、资产配置、证券选择 | \n第一单元:投资决策 | \n
(二)投资决策过程 | \n||||
\n 第一节 风险和风险厌恶 \n | \n (一)投机和赌博 | \n第二单元:投资者效用 | \n||
(二)效用函数 | \n||||
(三)确定性等价收益 | \n||||
(四)风险厌恶、风险中性、风险偏好 | \n第三单元:投资者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 \n|||
(五)均值-方差准则 | \n||||
(六)占有原则 | \n||||
(七)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 | \n||||
(八)估计风险厌恶系数 \n | \n ||||
第二节 风险资产与无风险资产组合的资本配置 \n | \n (一)资本配置 | \n第四单元:资本配置过程 | \n||
(二)无风险资产 | \n||||
(三)风险资产与无风险资产的资产组合 \n | \n ||||
(四)资本配置线(CAL) | \n||||
第三节 风险容忍度与资产配置 | \n(一)如何确定最优的资本配置点 | \n第五单元:资本市场线 | \n||
(二)资本市场线 | \n||||
第四节 最优风险资产组合 \n | \n (一)分散化与资产组合风险 | \n第六单元:分散化与资产组合风险 | \n||
(二)资产组合可行集与有效集 | \n第七单元:资产组合可行集与有效集 | \n|||
(三)两种风险资产构成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 \n第八单元:两种风险资产构成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 \n|||
(四)风险资产组合的有效集 | \n第九单元:风险资产组合的有效集 | \n|||
(五)最小方差组合( minimum variance portfolio ) | \n第十单元:最优的资产组合 | \n|||
(六)整体最优的资产组合 | \n||||
(七)马克维茨资产组合选择模型 | \n第十一单元:资产组合选择模型与资本配置 | \n|||
(八)资本配置与分离定理 | \n||||
(九)风险资产有效边界和最优资本配置线 | \n||||
(十)资产风险分散化的能力 | \n||||
模块九:资产定价理论及有效市场假说 | \n第十二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n第一节\n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n | \n (一)CAPMA的假设 | \n第一单元:CAPMA假设与分离定理 | \n
(二)分离定理(separation theorem) | \n||||
(三)市场证券组合 | \n第二单元:市场组合与市场均衡 | \n|||
(四)证券市场均衡 | \n||||
(五)资本市场线 | \n第三单元:资本市场线 | \n|||
(六)均衡时单个证券的收益和风险 | \n第四单元:证券市场线 | \n|||
第二节 证券市场线与系统风险 | \n(一)市场模型 | \n第五单元:证券市场线与系统风险 | \n||
(二)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 | \n||||
第三节 \n CAPM的扩展 | \n(一)CAPM的扩展 | \n第六单元:CAPM的扩展 | \n||
第四节 CAPM的应用:项目选择 | \n(一)随机条件下的贴现率(风险调整下的利率) \n | \n 第七单元:CAPM的应用:项目选择 | \n||
(二)确定性等价(certainty equivalence) | \n||||
第十三章 \n 套利定价理论(APT) | \n概述 \n | \n CAPM的局限、APT产生的背景 | \n第一单元:CAPM的局限、APT产生的背景 | \n|
第一节 因子模型 (Factor\n model) \n | \n (一)单因子模型 | \n第二单元:单因子模型 | \n||
(二)多因子模型 | \n第三单元:多因子模型 | \n|||
第二节 套利定价理论(APT) | \n(一)套利、无套利原则 | \n第四单元:套利、无套利原则 | \n||
(二)APT的基本假设 | \n第五单元:套利资产组合与套利定价 | \n|||
(三)套利证券组合 | \n||||
(四)套利过程 | \n||||
第三节 \n CAPM与APT的比较 | \n(一)CAPM与APT的比较 | \n第六单元:CAPM与APT的比较、因子选择 | \n||
第四节 \n 因子的选择 | \n(一)因子的选择 | \n|||
第十四章 有效市场与行为金融 | \n第一节 随机游走与有效市场 \n | \n (一)市场有效性的本质 | \n第一单元:市场有效性的本质 | \n|
第二节 有效市场的形式 \n | \n (一)弱势有效市场 | \n第二单元:弱势有效市场 | \n||
(二)半强势有效市场 | \n第三单元:半强势有效市场 | \n|||
(三)半强势有效市场 | \n第四单元:半强势与强势有效市场 | \n|||
(四)强势有效市场 | \n||||
第三节 \n 半强势有效市场 \n | \n \n | 第五单元:半强势有效市场 | \n||
第四节 行为金融与投资 \n | \n (一)套利限制(Limits\n to Arbitrage) | \n第六单元:行为金融与投资 | \n||
(二)两类非理性行为 | \n||||
(三)前景理论 | \n||||
(四)投资者心理偏差与非理性 | \n||||
第十五章 \n 实证资产定价 | \n第一节 风险、风险溢价与CAPM \n | \n (一)风险、风险溢价:基于金融市场数据的实证经验 \n | \n 第一单元:风险、风险溢价 | \n|
(二)估计CAPM 的beta 和 alpha | \n第二单元:估计CAPM\n 的beta 和 alpha | \n|||
第二节 Fama\n 和 French三因素模型 \n | \n (一)美国股票市场数据(U.S.\n equity market) \n | \n 第三单元:风险收益的经验数据 | \n||
(二)根据股票的不同特征形成资产组合(Forming portfolios using\n stock characteristics) \n | \n 第四单元:根据股票的不同特征形成资产组合 | \n|||
(三)采用根据规模和价值分类的资产组合(size- and value-sorted\n portfolios)数据检验CAPM \n | \n 第五单元:采用根据规模和价值分类的资产组合数据检验CAPM | \n|||
(四)Fama-French 三因素模型 \n | \n 第六单元:Fama-French\n 三因素模型 | \n|||
第三节 动量效应及四因素模型 \n | \n (一)动量策略(momentum) \n | \n 第七单元:\n 动量效应及四因素模型 | \n||
(二)Carhart 四因素模型 \n | \n ||||
(三)不同理论的解释 \n | \n ||||
第四节 主要“异象”及其解释 \n | \n (一)CAPM不能完全解释“异象(Anomalies)” | \n第八单元:主要“异象”及其解释 | \n||
(二)“异象”与市场有效性 | \n||||
(三)“异象”与市场有效性 | \n||||
(四)“异象” 与套利机会 | \n||||
模块十:债券的价格与收益 | \n第十六章\n 债券的价格与收益 | \n第一节\n 债券的特征与分类 | \n(一)债券的特征 | \n第一单元:债券的特征 | \n
(二)债券的分类 | \n第二单元:债券的分类与创新 | \n|||
(三)我国债券市场的创新 | \n||||
第二节 债券定价 | \n(一)息票日的债券定价 | \n第三单元:息票日的债券定价 | \n||
(二)付息日之间的债券定价 | \n第四单元:付息日之间的债券定价 | \n|||
第三节 债券的收益与风险 | \n(一)债券收益的衡量方法 | \n第五单元:债券收益的衡量方法 | \n||
(二)债券风险的种类 | \n第六单元:债券风险的种类 | \n|||
第四节 债券利率风险的衡量方法 | \n(一)久期 | \n第七单元:麦考利久期 | \n||
第八单元:组合久期 | \n||||
(二)凸性 | \n第九单元:凸性 | \n|||
第五节 Malkiel定理 | \n第十单元:Malkiel定理 | \n|||
模块十一:利率的期限结构 | \n第十七章\n 利率的期限结构 | \n第一节\n 收益率曲线 | \n(一)收益率曲线的含义与形状 | \n第一单元:收益率曲线 | \n
(二)利率期限结构及其估计 | \n||||
第二节 远期利率 | \n(一)远期利率 | \n第二单元:远期利率 | \n||
第三节 期限结构理论 | \n(一)期望假说理论 | \n第三单元:期望假说理论 | \n||
(二)流动性偏好理论 | \n第四单元:流动性偏好理论 | \n|||
(三)市场分割理论 | \n第五单元:市场分割理论 | \n|||
模块十二:债券组合管理 | \n第十八章\n 债券组合管理 | \n第一节\n 消极管理策略 | \n(一)消极管理策略概述 | \n第一单元:消极管理策略概述 | \n
(二)免疫策略 | \n第二单元:消极管理策略 | \n|||
(三)现金流匹配策略 | \n||||
第二节 积极管理策略 | \n(一)期限分析 | \n第三单元:积极管理策略 | \n||
(二)互换策略 | \n||||
模块十三:投资价值分析与评估 | \n第十九章\n 投资价值分析与评估 | \n第一节\n 估值法概述 | \n(一)贴现现金流法 | \n第一单元\n 估值方法简介 | \n
(二)相对定价法 | \n||||
(三)期权定价法 | \n||||
第二节 贴现率 | \n(一)现金流贴现模型概述 | \n第二单元\n 贴现现金流(DCF)方法概括 | \n||
(二)无风险利率 | \n第三单元\n 股权贴现率-无风险利率估算 | \n|||
(三)股权风险溢价 | \n第四单元\n 股权贴现率-股权风险溢价 | \n|||
第五单元 股权贴现率-隐含股权风险溢价 | \n||||
(四)国家股权风险溢价 | \n第六单元\n 股权贴现率-国家股权风险溢价 | \n|||
(五)系统性风险系数 | \n第七单元\n 股权贴现率-系统性风险系数(1) | \n|||
第八单元 股权贴现率-系统性风险系数(2) | \n||||
第九单元 股权贴现率-系统性风险系数(3) | \n||||
(六)国家主权风险系数 | \n第十单元\n 股权贴现率-国家主权风险系数 | \n|||
(七)实例分析 | \n第十一单元\n 股权贴现率-实例分析 | \n|||
(八)资本成本估算 | \n第十二单元\n 资本成本 | \n|||
(九)贴现率估算总结 | \n第十三单元\n 贴现率-总结 | \n|||
第三节 自由现金流 | \n(一)信息更新 | \n第十四单元\n 公司自由现金流-信息更新 | \n||
(二)会计调整 | \n第十五单元\n 公司自由现金流-会计调整(1) | \n|||
第十六单元 公司自由现金流-会计调整(2) | \n||||
(三)一次性费用处理 | \n第十七单元\n 公司自由现金流-其他会计调整 | \n|||
(四)非正常收益处理 | \n||||
(五)税率处理 | \n||||
(六)公司自由现金流估算 | \n第十八单元\n 公司自由现金流估算 | \n|||
(七)股权自由现金流估算 | \n第十九单元\n 股权自由现金流估算及练习 | \n|||
第四节 现金流增长率 | \n(一)历史分析法 | \n第二十单元\n 增长率估算-历史数据与分析师法 | \n||
(二)分析师分析法 | \n||||
(三)基本面分析法 | \n第二十一单元\n 增长率估算-基本面估算(1) | \n|||
第二十二单元 增长率估算-基本面估算(2) | \n||||
第五节 终值估算 | \n(一)清算价值法 | \n第二十三单元\n 终值估算 | \n||
(二)乘数法 | \n||||
(三)稳定增长模型 | \n||||
第六节 估值模型选择 | \n(一)股权估值与公司估值 | \n第二十四单元\n 估值模型选择(1) | \n||
(二)不同阶段模型选择 | \n第二十五单元\n 估值模型选择(2) | \n|||
第七节 现金流贴现法其他问题 | \n(一)现金的价值 | \n第二十六单元\n 其他注意的问题介绍 | \n||
(二)交叉持股 | \n||||
(三)业务复杂度 | \n||||
第八节 股权乘数 | \n(一)相对定价法概述 | \n第二十七单元\n 相对定价法概述 | \n||
(二)PE乘数 | \n第二十八单元\n PE指标(1) | \n|||
第二十九单元 PE指标(2) | \n||||
(三)PEG乘数 | \n第三十单元\n PEG指标 | \n|||
(四)PB乘数 | \n第三十一单元\n PB指标 | \n|||
第九节 公司乘数 | \n(一)企业价值面值比率 | \n第三十二单元\n 公司乘数 | \n||
(二)EV/EBITDA比率 | \n||||
(三)EV/销售额比率 | \n||||
第十节 相对定价法其他问题 | \n(一)伴侣变量 | \n第三十三单元\n 伴侣变量与可比样本选择 | \n||
(二)可比样本选择 | \n||||
第十一节 相对定价法总结 | \n(一)知识点总结 | \n第三十四单元\n 相对定价法总结 | \n||
第十二节 期权定价法概述 | \n(一)期权定价法简介 | \n第三十五单元\n 期权估价法与本章总结 | \n||
第十三节 章节总结 | \n(一)知识点总结 | \n|||
模块十四:资产组合管理理论与方法 | \n第二十章\n 资产组合绩效评价 | \n第一节\n 资产组合收益的衡量 \n | \n (一)绩效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n第一单元:绩效评价与基金收益的衡量 | \n
(二)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 \n | \n ||||
(三)资产组合收益的表现形式 \n | \n ||||
(四)资产组合收益率计算的难点 \n | \n ||||
(五)时间加权收益率法(Time-weighed Rate of Return) \n | \n 第二单元:时间加权收益率与资金加权收益率 | \n|||
(六)资金加权收益率(Dollar-weighted returns) \n | \n ||||
第二节 资产组合风险的衡量 \n | \n (一)资产组合风险 | \n第三单元:资产组合风险的衡量 | \n||
(二)资产组合系统性风险 | \n||||
第三节 资产组合绩效评估方法 \n | \n (一)Sharpe’s\n 测度 \n \n | \n 第四单元:基金绩效评价方法(一) | \n||
(二)Treynor’s 测度 \n | \n ||||
(三)詹森测度(Jensen’s measure) | \n第五单元:基金绩效评价方法(二) | \n|||
(四)信息比率(Information Ratio),或估价比率(Appraisal\n ratio) | \n||||
(五)tracking error(跟踪误差) | \n||||
(六)衡量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 \n||||
(七)M2测度 | \n第六单元:基金绩效评价方法(三) | \n|||
(八)基金绩效测算中存在的问题 \n | \n ||||
第四节 市场择时 \n | \n (一)T-M的二次回归模型 \n | \n 第七单元:市场择时 | \n||
(二)H-M的虚拟变量模型 \n | \n ||||
第五节 资产组合业绩贡献分析 \n | \n (一)资产组合管理工作的内容 \n | \n 第八单元:资产组合业绩贡献分析 | \n||
(二)资产组合超额业绩贡献分析 \n | \n ||||
(三)资产配置的收益贡献 | \n||||
(四)证券选择的收益贡献 | \n||||
模块十五:期权市场及期权定价 | \n第二十一章\n 期权市场及期权定价 | \n第一节\n 期权市场概览 | \n(一)国外期权市场发展历程 | \n第一单元:期权市场及合约 | \n
(二)内地期权市场发展历程 | \n||||
第二节 期权合约 | \n(一)期权的类型 | \n|||
(二)期权合约条款 | \n||||
第三节 期权的性质 | \n(一)期权的价值 | \n第二单元:期权性质与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 | \n||
(二)期权价格影响因素 | \n||||
(三)买卖权平价关系 | \n||||
第四节 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 | \n(一)动态复制 | \n|||
(二)风险中性定价 | \n||||
第五节 B-S-M期权定价模型 | \n(一)数学准备 | \n第三单元:B-S-M期权定价模型与希腊字母 | \n||
(二)假设条件 | \n||||
(三)B-S-M PDE | \n||||
第六节 希腊字母——期权价格敏感性分析 | \n(一)股票价格S对期权价格的影响 | \n|||
(二)股票价格S对Delta的影响 | \n||||
(三)波动率对期权价格的影响 | \n||||
(四)无风险利率对期权价格的影响 | \n||||
(五)时间对期权价格的影响 | \n||||
模块十六:期货市场 | \n第二十二章\n 期货市场 | \n第一节期货及期货发展历程 | \n(一)境外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 \n第一单元:期货历史与期货合约 | \n
(二)内地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 \n||||
第二节 期货合约 | \n(一)合约简介 | \n|||
(二)合约品种 | \n||||
第三节 期货市场机制 | \n(一)期货市场构架 | \n第二单元:期货市场机制与套期保值 | \n||
(二)履约保证制度 | \n||||
(三)双向交易及对冲平仓制度 | \n||||
(四)保证金制度 | \n||||
(五)每日无负债制度 | \n||||
(六)交割制度 | \n||||
(七)其他制度 | \n||||
第四节 期货套期保值 | \n(一)期货价格的收敛性 | \n|||
(二)套期保值 | \n||||
模块十七:其他衍生品 | \n第二十三章\n 其他衍生品 | \n第一节\n 其他衍生品概览 | \n(一)产品类型 | \n第一单元:远期合约 | \n
(二)发展概况 | \n||||
第二节 远期合约 | \n(一)外汇远期 | \n|||
(二)无本金交割外汇远期 | \n||||
(三)远期利率协议 | \n||||
第三节 互换协议 | \n(一)利率互换 | \n第二单元:互换与信用衍生品 | \n||
(二)货币互换 | \n||||
第四节 信用衍生品 | \n(一)概念 | \n|||
(二)信用违约互换 | \n||||
第五节 场外期权 | \n\n | |||
模块十八: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投资决策 | \n第二十四章 实物期权与投资决策 | \n第一节 不确定性与传统投资决策方法 \n | \n (一)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缺陷 \n \n | \n 第一单元: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缺陷 | \n
(二)实物期权的概念(Real Option) \n | \n 第二单元:实物期权的概念 | \n|||
第二节 \n 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的比较 \n | \n (一)实物期权何时包含于一项决策或者资产中 | \n第三单元: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的比较 | \n||
(二)实物期权何时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 \n||||
(三)实物期权的价值能够用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吗 | \n||||
第三节 \n 实物期权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n | \n (一)延迟期权 | \n第四单元:延迟期权 | \n||
(二)扩展/开发其他项目的期权 | \n第五单元:扩展期权和放弃期权 | \n|||
(三)放弃期权 | \n||||
(四)将股权作为期权来估值 | \n第六单元:将股权作为期权来估值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