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原理
汽车动力原理
少于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11/04
开课平台学银在线
开课高校东北林业大学
开课教师谢春丽陈萌李少岩朱宝全李冰马振江
学科专业工学机械类
开课时间2025/09/05 - 2026/03/05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这门课会讲什么?

《汽车动力原理与性能》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工程热力学基础上系统地学习现代车用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评价,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分析方法及性能指标与各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发动机的特性等。在学习传统汽、柴油发动机原理基础上,学习电机的原理、结构、特性。以汽车的使用性能为主要内容(包括:汽车的动力性;汽车的能源经济性;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汽车的制动性;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汽车的平顺性和汽车的通过性),分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外力,提高汽车的使用性能,为后续从事汽车零部件及总成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你将收获什么?

适合什么人学习?

课程收货

本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及在线课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线讨论活动,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参与度,从原来的灌输式授课模式转变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思考的主动学习模式;采用作业和单元测验等模式,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增强教学吸引力;结合理论知识的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更能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方法;理论课程学习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发动机特性和电机特性以及汽车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能的测试实验能力,取得了较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本课程除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外,总体采用问题引导式BOPPPS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融入思政教育,参与式学习过程中辅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原来的的老师灌输转变为学生主动去学习,通过翻转课堂使老师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学懂学会,课前对教学进行设计及精心准备,课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不断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大纲

课程章节

  • 绪论
  • 工程热力学基础与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内燃机的燃料与燃烧
  • 发动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 发动机特性
  • 电动机特性

绪论

1.1 课程目标

试读

1.2 课程内容

试读

1.3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读

1.4 本章小结

试读

工程热力学基础与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2.1 发动机的理论循环

试读

2.2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热损失

试读

2.3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试读

2.4 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

试读

2.5 热平衡

试读

2.6 本章要求及测验

试读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3.1 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试读

3.2 充气与充气效率

试读

3.3 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

试读

3.4 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

试读

3.5 本章要求及测验

试读

内燃机的燃料与燃烧

4.1 发动机的燃料

试读

4.2 燃料的使用性能

试读

4.3 燃烧热化学

试读

4.4 燃烧的基本知识

试读

4.5 本章小结及章节测验

试读

发动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5.1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

试读

5.2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试读

5.3 影响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因素

试读

5.4 汽油机的燃烧室

试读

5.5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室

试读

5.6 柴油机的喷射与雾化

试读

5.7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试读

5.8 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因素

试读

5.9 柴油机电控技术

试读

5.10 本章要求及测验

试读

发动机特性

6.1 概述

试读

6.2 发动机负荷特性

试读

6.3 发动机速度特性

试读

6.4 柴油机的调速特性

试读

6.5 发动机的万有特性

试读

6.6 本章要求及测验

试读

电动机特性

7.1 电动机概述

试读

7.2 三相同步电机

试读

7.3 异步电动机

试读

7.4 直流电动机

试读

7.5 开关磁阻电动机

试读

7.6 本章要求及测验

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