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10/24
开课时间2025/09/07 - 2026/02/01
课程周期21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这门课会讲什么?

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总体分四个部分展开;

      第一个部分:导论

      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求复兴的历史进程出发,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基本进程和内在的理论逻辑,构建学习这一课程的整体逻辑框架。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

       这一部分主要讲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三个最主要的内容,分别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理论。最终使学生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并正确看待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过程中的成败。

       第三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这一部分主要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第一阶段的发展进程,分三章分别讲解三个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并从理论上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其他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异同,由此树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第四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是整门课讲授的重点,这部分首先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然后分专题分别讲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新时代的强军理论、新时代的外交战略、新时代的党的建设等等,通过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讲解,使学生对与新时代的中国各个方面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由此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你将收获什么?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你将理解中国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被中国人民接受!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你将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到底是什么,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西方式道路!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你将明白,到底什么是新时代,为什么当前的中国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你将知道,面对当前日益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到底该如何应对!


适合什么人学习?

这门课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当然,社会人士感兴趣者也可以学习。

课程大纲

课程章节

  • 1.制胜宝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与历史进程
  • 新建课程目录
  • 2.独辟蹊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再思考
  • 3.跨越峡谷: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再认识
  • 4.伟业奠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5.千秋功过: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和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贡献
  • 6.特色开篇: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内容与历史性贡献
  • 7.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内容与历史性贡献
  • 8.接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内涵与历史性贡献
  • 9.兴业之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开创性贡献
  • 10.百年心结: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 11.谋局之基:正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12.强国之路:将改革进行到底
  • 13.中心优化:新理念、新主线、新任务
  • 14.道无常道: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 15.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
  • 16.民生如天: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社会建设
  • 17.天人合一: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18.大国基石: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 19.运筹天下:全面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20.共乘快车:全面开放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
  • 21.成功要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模式首要标志

1.制胜宝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与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新建课程目录

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历史进程

第一讲测验

新建课程目录

2.独辟蹊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再思考

2.1 从“以俄为师”到独辟蹊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过程

2.2 为什么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

2.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要义解析

2.4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启示

第二讲测验

3.跨越峡谷: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再认识

3.1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思想渊源:从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论述到列宁东方道路理论

3.2 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3 正确评价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造

3.4 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第三讲测验

4.伟业奠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提出

4.2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3 为什么没有发生第二次飞跃

4.4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时期的探索的关系

第四讲测验

5.千秋功过: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和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贡献

5.1 毛泽东“热”现象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5.2 毛泽东思想内容体系与活的灵魂

5.3 正确认识新中国前三十年与后四十年的关系

5.4 正确认识毛泽东的重大历史贡献与晚年错误

第五讲测验

6.特色开篇: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内容与历史性贡献

6.1 突破与转换: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6.2 解放与奠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6.3 内容与结构: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

6.4 地位与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第六讲测验

7.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内容与历史性贡献

7.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7.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结构

7.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性贡献

第七讲测验

8.接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内涵与历史性贡献

8.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8.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8.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性贡献

第八讲测验

9.兴业之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开创性贡献

9.1 科学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新时代、新问题与新思想

9.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结构与特色

9.3 新思想的历史地位: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第九讲测验

10.百年心结: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10.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10.2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10.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10.4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

第十讲测验

11.谋局之基:正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1.1 正确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1.2 正确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几个问题

第十一讲测验

12.强国之路:将改革进行到底

12.1 立国策: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12.2 定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2.3 讲方法: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第十二讲测验

13.中心优化:新理念、新主线、新任务

13.1 新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

13.2 新主线: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调控的主线

13.3 新任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十三讲测验

14.道无常道: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14.1 特征与逻辑:超越西方政治话语霸权

14.2 原则与内容: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14.3 目标与路径: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第十四讲测验

15.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

15.1 先进文化引领

15.2 中华文化复兴

15.3 文化生活繁荣

第十五讲测验

16.民生如天: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社会建设

16.1 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16.2 目标:公平公正、共建共治共享的橄榄型社会

16.3 重心:脱贫攻坚

第十六讲测验

17.天人合一: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7.1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理念

17.2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第十七讲测验

18.大国基石: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18.1 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18.2 牢固树立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导地位

18.3 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第十八讲测验

19.运筹天下:全面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9.1 总体目标

19.2 外交理念

19.3 战略布局

19.4 体制保障

19.5 外交手法

19.6 外交风格

第十九讲测验

20.共乘快车:全面开放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

20.1 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新形势

20.2 “世界之中国”胸怀与全面开放的深刻含义

20.3 “一带一路”倡议的丰富内涵

20.4 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空间

第二十讲测验

21.成功要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模式首要标志

21.1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1.2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

21.3 勇于自我革命是党最鲜明品格

第二十一讲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