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基础》授课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人工智能概述”。
【第二部分】是“常用大模型工具的使用”,包括使用通用大模型工具 DeepSeek、豆包、Kimi 等进行智能问答、辅助办公、多媒体创作等,以及使用学科垂直大模型 CivilGPT(土木工程大模型)、妙想(金融大模型)等辅助科研和学习。
【第三部分】是“大模型原理及发展”,以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式介绍上述大模型的三要素、核心、基本单元、结构扩展。随后,回到大模型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简要回顾了知识表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理论和技术,展望了智能体、具身智能的发展。
【第四部分】是“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介绍人工智能方法应用于生物医药、土木工程、建筑艺术等专业的主要模式和先进案例,为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研究和工作中,创新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打下重要的素质基础——人工智能思维。
【第五部分】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大学生使用指南”,引导学生科学、规范地使用GAI工具,平衡创新与伦理,规避风险,激发正向价值,在AI浪潮中行稳致远。
该课程主打“实用性、趣味性、启发性、实操性”,注重工、理、文、经、管、法多学科交叉与创新,特色鲜明,是 AI 赋能高等教育的重要实践。
适合什么人学习?
《人工智能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人工智能基础A》32学时(16理论+16实验),主要面向:机械、电气、仪器、土木、化工、材料等工科专业;
《人工智能基础B》16学时(8理论+8实验),主要面向:马克思、经济、文法、外语、管理、艺术等文科专业。